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孩子需要健康的成长空间 / ◆ 申 文
日期: 04年07月1期
  在东京大久保,5岁的华人小男孩孙继祖因口角之争,被一名13岁女孩从五楼推下,幸有树枝遮挡,没有伤及性命。联想到不久前,长崎佐世保有小学六年级女生因个人龃龉,被同班女同学割喉放血致死;去年也有小男孩遭少年无由推下,坠楼而亡……这些少年犯罪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其理由之简单令人匪夷所思,其手段之凶狠超越未成年人的心理界限和思维能力,形成了让人惊惧不已的社会冲击波。
  尽管受害人孙继祖是在日华人,但伤害事件本身不带有种族色彩,而是纯粹的人际关系之争,是整体性的社会问题。由这些个案连缀起来的社会现象,突显出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少年儿童来说,并不尽如人意?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充满了危险和不测,少年儿童的稚嫩心理萌生着混乱和邪恶。在这千奇百怪的花花世界里,在这五方杂处的国际化社会里,日本的政府部门与教育系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起安全的生活信道,应该受到质问。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讨论出兵伊拉克的违宪与否,或年金改革的利益回馈,有理由成为参议院选举的主题之一。
  人生在世,都从一张白纸开始,不可能与生俱来地携带性恶之源。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健康的社会人、一位合格的公民,这是一项功在百年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经天纬地的宏伟事业,世人尊称为“教育”。教育,最直接的形态是学校教育,与之相辅相成的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还有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之分。间接教育,是广义的软性教育,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如果说,直接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灌输,间接教育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犯罪少年心灵的混乱无措,手段的凶恶无情,其实是社会世相的映照、是学校教育的反馈、是家庭关系的折射。一桩桩个案相继发生,如石落深湖,激起千层波澜,但最终还是会消散于无形。问题在于,社会、学校和家庭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责任,还是事不关己,再次高高挂起?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学会遵守法律秩序、养成勤奋的习惯、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有品德的人。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的菜单现为提升人的身心欲望、赋予人以竞争能力,教育本身也转型为产业,成为有效的敛财手段。如果康德提出的为人教育四大目标被弃置,那么空以传授技能和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基本上应该算是失败的。少年犯罪频生,意味着这种失败正从学校蔓延到家庭和社会,不是偶然性的结论可以消弭的。
  教育,可以具体到学生个人,也可以扩展到人类全体。教育的目标、方向和通则,不会因为种族、语言和地理上的差异而不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管道、建立适宜的成长空间,应该是人类社会超越一切利益的头等大事。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658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