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出场的理由:责任和义务 / ◆ 申 文
日期: 04年03月1期
  有关朝核问题的第二轮六国会谈,在期待中开场,在无言中落幕。朝美双方因缺乏互信,最终没能达成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突破性成果,这让与会各国,尤其是积极斡旋、主动调停的会谈主办方中国备感惆怅。但是,中国也深刻理解朝核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更理解国际政治谈判不是吟诗作赋,光有满腔热望和漂亮言辞,没有切实有效的利益交换,概莫能成。所以,中国同与会各方达成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共识,并有耐心和智慧把六国会谈进行到底,这显示出中国的外交视野已经扩大,外交能力正在成熟。
六国会谈,自然以朝美两个当事国为主角。中国热情扮演了调停者、组织者和推进者的角色,其不遗余力的表现,也受到各国一致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在六国会谈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令人刮目相看。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中国逐渐培养起了大国外交的感觉,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进一步强调搞好近邻外交的重要性。六国会谈,就是中国以负责任、有能力的大国姿态协调区域性危机的一块外交试金石。
  中国积极介入新一轮的朝核危机调停,从主观上分析,也不乏现实的功利性动机。首先,中国希望在台湾问题上,尤其在美台军售问题上换取美国的合作。2003年底,中国总理温家宝访美,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公投,这不妨看作是中国积极斡旋朝核危机,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获得的现实回报。其次,朝鲜开发核武计划,将使朝鲜半岛成为一座危机四伏的政治和军事火药库,既影响到中国全神贯注搞建设所需要的安定的外部环境,更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所以,维护东北亚地区现有的安定秩序,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政治和外交课题。其三,在过去的八、九十年代,中国曾是向非西方国家进行武器扩散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国际社会留下了负面印象。武器扩散,一直被解读为儒教国家与伊斯兰教国家联合的最为密切而具体之处,作为例子,中国与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以及利比亚、叙利亚和朝鲜之间的军事协作,常常被西方挂在嘴边。近年来,特别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开始在国际政治格局和地域安全格局中重新站位,更加灵活而务实的外交思维使中国有意藉调停朝核危机而改善自我形象,全面融入国际主流。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在主张半岛无核化、和平解决朝核危机中,当仁不让地要扮演主要角色。这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对自身也是一项试练,一个鞭策。通过调停并逐步解决朝核危机,中国将主导建立起六国会谈框架,并引导其发展成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以保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在就核论核,解决眼前的现实危机之外,这是中国更高更大的外交追求。尽管六国会谈离开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风云突至、变化莫测的国际政治也不可能按事先设计好的路线直线前进,但中国毕竟有了自觉的外交意识、胆量和能力。
  如果说六国会谈犹如一根扁担,那么站在中间勇挑重担的正是中国,分列两头的是朝鲜和美国,两者中间还零星地站着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分别给这副担子施加不同的压力。如何平衡这副外交担子,对中国的外交能力和国际威望是一次考验。在国际政治中,“晓之以利”和“晓之以理”,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两种方式,在朝核问题上恰可对应于油滑的朝鲜和强硬的美国。中国的真正作用就在“晓”字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46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