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虽属羊年,却没能在安顺、祥和中平稳度过。世界在一场无可回避而又出其不意的战争中走过了惶惑的一年,人类最重要的收获将是用全新的价值标准来界定正义与和平的内涵。
伊拉克战争仿佛一道闪电、一场天怒,其表现形式又如一部电影、一个传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把一场战争如此详实而准确地展开在人类面前,使人如临其境,一览无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历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世界不再是一线远岸遥灯。千百万人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与萨达姆最终落网时的苍白脸色,形成了绝妙对比。但真正成为永久性历史影像的,只能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或者说被推动了,丝毫不以大众的意志为转移。《孔子家语》提出过人有“三杀”,其三曰:“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对伊拉克战争的结局,中国人不妨视之为“子曰”的现代版。所有在2003年为伊拉克人民着想的好心人,在2004年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动机,调整立场。
伊斯兰枭雄萨达姆沦为阶下囚,中国却成为美国的座上客,不仅与美国称兄道弟,更从布什那里取得了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明确承诺。这是中国在2003年里最大的外交胜利,其意义较中国斡旋并促进六国会谈更为深刻。激荡的2003年,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上,中国都备显处惊不乱、临危无惧的大国气质。非典肆虐,气势汹汹,结果却转化为举国抗疫、全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的人民战争;陈水扁蓄意挑?,为公投立法,为两岸下赌,结果却成全了中美利益互换,休戚与共。中国在2003年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即使遭到非典突袭,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仍然气势如虹,让世界拍马难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更带出民族飞扬、世界称羡。
与中国相比,日本经济仍是老牛拖车、踟躇前行,但在2003年也开始摆脱被世界争相指责的悲苦命运,走出黑暗隧道,初现增长曙光。在伊拉克战争这部重要的人类编年史中,日本硬是以两位外交官的生命和出兵伊拉克的历史性决定,挤入了无关紧要的最后章节。这一段文字虽少,无碍大局,但对于日本的修宪运动和争取正常国家地位,其意义却是无可限量。2003年的众议院大选,为日本的两党政治建立了雏型;岁末的年金改革方案,则使广大国民忧心忡忡,也让华人感到了改革的痛苦近在眼前。
在日华人社会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华人的命运,与日本的社会景气,也与中国的国家发展紧密相联。在2003年,经历过非典冲击,感受到社群力量,在日华人手不停笔地撰写着自己的历史。这部历史不期待惊天伟业,却渴望生动事迹。华人的生活,华人的情感,是这部历史最真实可信的主体部分。在2003年,人近中年的一代华人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真切地想到“孝敬父母”、“善待自己”、“关爱孩子”这些超越了种族和国家的永恒的人生话题,并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境遇出发,把观念落实为行动,把言传具体为身教。还有什么比这种人性的自觉更值得记载呢?在日华人的生存奋斗史和情感发生史,在2003年又翻开新的一章。
面对着似箭光阴、如梭岁月,人类从来不知道死亡究竟是从后面追赶我们,还是在前方等待我们。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们?死亡在后,我们跑得快一些;死亡在前,我们走得慢一些。所惜人生没有现成答案,即使独裁、权威,君临天下的萨达姆,最终还是选错了方向。2003年是一部时代启示录,取代了“正义”与“和平”的纯理念,真正的关键词落实为“选择”与“行动”,历史衡量的杠杆再次被设定为“结局”和“下场”。
伊拉克战争仿佛一道闪电、一场天怒,其表现形式又如一部电影、一个传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把一场战争如此详实而准确地展开在人类面前,使人如临其境,一览无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历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世界不再是一线远岸遥灯。千百万人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与萨达姆最终落网时的苍白脸色,形成了绝妙对比。但真正成为永久性历史影像的,只能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或者说被推动了,丝毫不以大众的意志为转移。《孔子家语》提出过人有“三杀”,其三曰:“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对伊拉克战争的结局,中国人不妨视之为“子曰”的现代版。所有在2003年为伊拉克人民着想的好心人,在2004年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动机,调整立场。
伊斯兰枭雄萨达姆沦为阶下囚,中国却成为美国的座上客,不仅与美国称兄道弟,更从布什那里取得了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明确承诺。这是中国在2003年里最大的外交胜利,其意义较中国斡旋并促进六国会谈更为深刻。激荡的2003年,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上,中国都备显处惊不乱、临危无惧的大国气质。非典肆虐,气势汹汹,结果却转化为举国抗疫、全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的人民战争;陈水扁蓄意挑?,为公投立法,为两岸下赌,结果却成全了中美利益互换,休戚与共。中国在2003年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即使遭到非典突袭,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仍然气势如虹,让世界拍马难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更带出民族飞扬、世界称羡。
与中国相比,日本经济仍是老牛拖车、踟躇前行,但在2003年也开始摆脱被世界争相指责的悲苦命运,走出黑暗隧道,初现增长曙光。在伊拉克战争这部重要的人类编年史中,日本硬是以两位外交官的生命和出兵伊拉克的历史性决定,挤入了无关紧要的最后章节。这一段文字虽少,无碍大局,但对于日本的修宪运动和争取正常国家地位,其意义却是无可限量。2003年的众议院大选,为日本的两党政治建立了雏型;岁末的年金改革方案,则使广大国民忧心忡忡,也让华人感到了改革的痛苦近在眼前。
在日华人社会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华人的命运,与日本的社会景气,也与中国的国家发展紧密相联。在2003年,经历过非典冲击,感受到社群力量,在日华人手不停笔地撰写着自己的历史。这部历史不期待惊天伟业,却渴望生动事迹。华人的生活,华人的情感,是这部历史最真实可信的主体部分。在2003年,人近中年的一代华人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真切地想到“孝敬父母”、“善待自己”、“关爱孩子”这些超越了种族和国家的永恒的人生话题,并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境遇出发,把观念落实为行动,把言传具体为身教。还有什么比这种人性的自觉更值得记载呢?在日华人的生存奋斗史和情感发生史,在2003年又翻开新的一章。
面对着似箭光阴、如梭岁月,人类从来不知道死亡究竟是从后面追赶我们,还是在前方等待我们。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们?死亡在后,我们跑得快一些;死亡在前,我们走得慢一些。所惜人生没有现成答案,即使独裁、权威,君临天下的萨达姆,最终还是选错了方向。2003年是一部时代启示录,取代了“正义”与“和平”的纯理念,真正的关键词落实为“选择”与“行动”,历史衡量的杠杆再次被设定为“结局”和“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