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眼下,新华人在日创业的人数已越来越多。据日本财团法人入管协会今年8月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在日新华人经营者人数再创新高,达1185人,居在日外国人经营者之首,约占全体外国人在日经营者的20%。而那些早期创业者中已经有不少佼佼者取得成功,他们中有些人为了开拓新的 域,正由贸易型向实业型转变。
10月30日,记者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举行的“ IOFT2003第16届眼镜国际综合展”上,见到了许多在日华人在此出展台参展。据悉,本次展览共有15个国家与地区的350家厂商前来参展,创造了历届来的最高纪录。而中国来出展的有15家,比去年的26家少了许多,港台合起来有10家出展,但在整个东展厅的4号会馆中部,由在日华人设置的“ 怠河通商”及“日本巨星制作”等展台却格外引人注目,“怠河通商”的红蓝白三色展台分外耀眼,令日本商家及海外企业对其刮目相看。
怠河通商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姜晓萍女士告诉记者,她是1985年来日留学,後来一直在日从事贸易工作,几年前她在家乡温州市创建了鹿城新兴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眼镜及眼镜综合商品的贸易。从前年起她就开始参加了第14届眼镜国际综合展,并由此开始了与日本商家及海外客户的广泛联系,後来她又在横滨设立了一个联系窗口——怠河通商株式会社。因为已做了十年多的贸易工作,她希望能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觉得做实业虽不如做贸易来钱快,但却可以持久地做下去,为此去年她在东京都新开了一家眼镜店,从眼镜款式设计到生产加工都由她自己和下属公司来完成,她自己也有了一种过去没有过的成就感。
据入管协会统计资料表明,“ 投资经营者在留资格”在1990年才设立,因为新华人来日创业,才产生了设立这种在留资格的要求。 1990年当时只有436人新华人经营者,而2002年则增至1185人,增加幅度为172%。在日新华人企业的结构构成中,中资企业约占30.2%,贸易公司占21.3%,其次是中华料理店和中文媒体等。从总体结构上看,新华人贸易公司和中华料理店仍停留在固有的经营方式上,在较低水平徘徊,由贸易向实业转型已成为新华人开拓创业新 域的实际问题。
10月30日,记者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举行的“ IOFT2003第16届眼镜国际综合展”上,见到了许多在日华人在此出展台参展。据悉,本次展览共有15个国家与地区的350家厂商前来参展,创造了历届来的最高纪录。而中国来出展的有15家,比去年的26家少了许多,港台合起来有10家出展,但在整个东展厅的4号会馆中部,由在日华人设置的“ 怠河通商”及“日本巨星制作”等展台却格外引人注目,“怠河通商”的红蓝白三色展台分外耀眼,令日本商家及海外企业对其刮目相看。
怠河通商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姜晓萍女士告诉记者,她是1985年来日留学,後来一直在日从事贸易工作,几年前她在家乡温州市创建了鹿城新兴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眼镜及眼镜综合商品的贸易。从前年起她就开始参加了第14届眼镜国际综合展,并由此开始了与日本商家及海外客户的广泛联系,後来她又在横滨设立了一个联系窗口——怠河通商株式会社。因为已做了十年多的贸易工作,她希望能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觉得做实业虽不如做贸易来钱快,但却可以持久地做下去,为此去年她在东京都新开了一家眼镜店,从眼镜款式设计到生产加工都由她自己和下属公司来完成,她自己也有了一种过去没有过的成就感。
据入管协会统计资料表明,“ 投资经营者在留资格”在1990年才设立,因为新华人来日创业,才产生了设立这种在留资格的要求。 1990年当时只有436人新华人经营者,而2002年则增至1185人,增加幅度为172%。在日新华人企业的结构构成中,中资企业约占30.2%,贸易公司占21.3%,其次是中华料理店和中文媒体等。从总体结构上看,新华人贸易公司和中华料理店仍停留在固有的经营方式上,在较低水平徘徊,由贸易向实业转型已成为新华人开拓创业新 域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