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由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日本新华侨华人会、日本华人教授会议联合主办的“构筑东北亚和谐社会”演讲讨论会,于7月29日下午在东京华侨会馆举行。该演讲会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希望扭转东北亚地经济协力先行、政治对话落后的现状,并凝聚亚洲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东亚共同体”的目标能落实在行动上,而不至沦为纸上画饼。日本《世界杂志》编集长冈本厚、宫崎县公立大学教授、华人代表王智新、大阪市立大学教授、在日韩国人三世朴一应邀做了主题演讲,引起热烈讨论。
冈本厚引证《朝日新闻》在2005年4月所做的日中韩3国民众意识调查结果,指出日本人与中、韩国民之间存在著意识鸿沟,这个鸿沟是冷战结束以来10馀年、战后60年、近代150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复合性产物。冈本认为,150年来,日本人的近代化意识最强烈,其核心是产业化和民主化。产业强国,在战前变形为极端化的军国主义,在战后则发展为经济第一。近代以来,日本对于东亚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加以排斥,在亚洲单方面推行自己的价值观,近年来美国布什政权所为有类于此。在战后,日本与东亚国家处于分离断裂状态,进入了失去亚洲也能生存的阶段,其结果是日本只与美国交流,被纳入日美安保体系。战前的军国意识和战后的冷战意识,使日本视亚洲国家为对手,抱歧视态度。
最近,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表现出两个特性:1、非常幼稚的感情化的民族主义;2、没有目标和寄托的民族主义(不像中、韩的民族主义以国家统一为目标)。这种民族主义源起于日本社会对未来抱有越来越多的不安——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外部的错,所以如何冷却、抑制民族主义倾向,是日本今后最大的课题。
东亚国家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最近10年,日中贸易增长4倍,中韩贸易增加8倍,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6倍。今后,东亚要作为一个单位,树立共同的利益目标,建立东亚共同体,参与全球竞争。合作领域重在环境、能源,还有安全、保障等方面。
王智新教授重点讲解了中国民间战后赔偿问题,朴一教授围绕著靖国参拜问题讲解了日本与中韩的认识差。
华人社团关注东北亚未来 / 中日韩学者讨论和谐社会
日期:
06年08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900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