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吴智深参加全国科技大会 / 旅日华人与自主创新有共鸣
日期: 06年01月3期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新年伊始的1月9日-11日,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是相隔11年之后的又一次全国大会,也是21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大会主旨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旅日华人学者、茨城大学教授吴智深作为仅有6名的海外特邀代表之一,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由3000多人出席的里程碑式大会。吴智深对于大会提出的“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感触良多,充满了共鸣。
   据了解,全国科技大会在中国每一代领导人执政期间只开一次,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1956年,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著名演讲《科学的春天》。1995年5月,江泽民在新一届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本次,胡锦涛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此为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刚从北京回到日本的吴智深教授,对“自主创新”战略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首先,当今的中国已有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底气,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做保证。目前中国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1.44%,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至2.4-2.5%。其次,中国确实已到了非创新不可的时候,这是国内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国际竞争的形势所迫。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并不平衡,一方面是形势一片大好,另一方面,科技界也存在着假、大、空的特点,科研有空洞,气氛浮躁,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做起。本次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自主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社会性承诺,并且进行了全党全国总动员,这是一个好兆头。
   针对“自主创新”,吴智深结合日本及海外的实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说:1、自由创新必须有健康完善的体制做保障,包括用人体制、投资体制、评价体制等。2、改革开放28年来,已有大量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服务。从今年科技表彰大会的得奖情况看,海归的留学精英们在国家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大作用。中国必须吸引并使用大量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建立人才结构体制,而不是把那些人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海外人才当客人看。3、自主创新要讲究平衡感,不走偏面。胡锦涛主席在大会上讲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引之后再创新,非常有意义。创新以积累为基础,中国要花大力气学习、研究,吸取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吴智深表示,日本战后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日本是科技大国,但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电子显微镜是日本的看家产品,但其中最重要的分析装置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欧美手里。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厂,是制造大国,类似核心技术捏在别人手里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显示自主创新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自主创新需要社会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基础教育培养人的素质,日本在这方面很成功。从日本的经验出发,吴智深强调建立防灾体制的重要性。中国正在进入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却疏于建立防灾的技术和体系。灾害对城市和建设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必须得到重视。最后,自主创新之余,也需加强国际性区域合作,这里面有掌握开发主动权的问题。
   过去数年来,吴智深一直对“自主创新”概念情有独钟。2003年,他曾通过全国政协向国家提交了“加强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建言,还提交了“结合日本的科技再生及平衡发展战略谈中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报告。本次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吴智深感触良多,并深感下一个15年是海外华侨华人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好时机。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559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