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首届中日双语翻译家世界大会 / 明春在东京举行
日期: 05年10月3期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实施官民并举的方针;为了给中日双语翻译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全面的定义和标准;也为了充分发挥翻译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中日双方联合主办的“首届中日双语翻译家世界大会”将于2006年春在东京召开。据了解,这是一次国际交流的盛会,与会的中日双语翻译家将来自中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欧洲等8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400余人。全球的中日双语翻译家们将首次相会在同一个舞台,肩负同样的责任和使命,讨论一个共同课题,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而努力。
据“国际译联”执行会委员,本届大会组委会主任石音先生介绍,改善中日关系,政府是主导,但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民间义不容辞。熟悉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翻译家们更应当成为正确传达和沟通的桥梁。
     中日双语对译,曾在两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日本遣唐使求学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中国文化为日本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几代留日学生,无论是改良者还是革命家,都把日本的改良、维新、革命和变革的先进思想传到了中国。来自日本的大量语汇,如“政治”、“民主”、“自由”、“人权”让中国人耳目一新;“人民”的新概念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平等”和“自由”;“银行”、“学校”、“工厂”、“建筑”、“金融”、“交通”、“经济”等外来概念,都通过日语汉字的创造性转译后传入中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起了重大作用。
     长期以来,对翻译家一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全面的定义和标准。事实上,学外语是掌握一门工具;当翻译,要完成一种使命。今天,全世界都称“北京”为“Beijing”,而日语却称之为“Pekin”;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称“横滨”为“Yokohama”,称“小泉”为“Koyizumi”,只有中国人仍然读为“Hengbin”和“XiaoQuan”。中日双语的人名、地名应不应该对译?怎么译?翻译的标准是什么?“信达雅”能否作为口译和同声翻译的标准?翻译领域的人材培养、道德理念、职业特性、行业划分,翻译家的权威性、认知度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都是本次大会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
     石音先生举例说:中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本质上是一个保护和平,反对台独的法律,但日语却将之译为《反国家分裂法》,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译。“反分裂国家法”本意是“反对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阴谋行为”;“反国家分裂法”则意为“反对国家的分裂状态”,这明显与中国现实和立法本意不符。我们通过驻日使馆知会日本外务省,答复是上述译文不是日方译的,而是新华社通稿中的原文。经与日方专家研究后,我们认为正确的日语译文应该是“国家分裂防止法”为妥。中文与日文都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极易造成汉字借读和语意想当然的翻译陷阱,应该慎之又慎。
     首届中日双语翻译家世界大会的具体目标是:1、编辑《翻译家论文集》,组织专家评选优秀翻译家和优秀论文,赠与称号,颁发证书;2、编辑出版“中日双语翻译家名簿”;3、成立中日双语翻译家联盟;4、设立翻译家资格审查委员会;5、出版翻译家会刊《和平与使命》;6、决定第二届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有关内容详见http:///www.world-ipat.com
     大会事务局设于:东京都中央区银座3-12-13 TEL:03-3524-2018 FAX:03-3524-2038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402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