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热”状态,但民间交流和地方自治体外交依然络绎不断。据日中友好协会统计,中日友好交流都市已高达309组。日本与中国的友好都市总数超越日美友好都市,位居第一。
中日结成友好都市始于1973年,6月24日,天津市与神户市结成中日第一对友好都市;11月30日,上海与横滨结成了友好都市。此后,90年代成为中日地方交流高峰期,至2000年,中日友好交流都市已超过200对。新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结成友好都市比较令人注目的有:天津市──函馆市(2001年10月18日);深圳市──筑波市(2004年6月9日);开封市──下诹访市(2002年4月22日);珠海市──热海市(2004年7月25日);葫芦岛市──宫崎市(2004年5月16日)等等。
中日友好都市拓展草根交流广度和深度,是民间交流重要形式。从具体参与者来看,自治体官员和公务员、地方议会议员、学生成为交流的主角;从交流内容来看,中国方面比较重视经济交流、科技协力,日本方面更注重人员交流、环境保护和亚太地域和平。据调查,在友好都市交流中,70%赞成尊重友好伙伴的意见,7.5%主张尊重自我意见,10%认为应考虑到友好都市之间财力的落差;12.5%则认为应把交流成果回馈给地域住民。
中日结成友好都市始于1973年,6月24日,天津市与神户市结成中日第一对友好都市;11月30日,上海与横滨结成了友好都市。此后,90年代成为中日地方交流高峰期,至2000年,中日友好交流都市已超过200对。新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结成友好都市比较令人注目的有:天津市──函馆市(2001年10月18日);深圳市──筑波市(2004年6月9日);开封市──下诹访市(2002年4月22日);珠海市──热海市(2004年7月25日);葫芦岛市──宫崎市(2004年5月16日)等等。
中日友好都市拓展草根交流广度和深度,是民间交流重要形式。从具体参与者来看,自治体官员和公务员、地方议会议员、学生成为交流的主角;从交流内容来看,中国方面比较重视经济交流、科技协力,日本方面更注重人员交流、环境保护和亚太地域和平。据调查,在友好都市交流中,70%赞成尊重友好伙伴的意见,7.5%主张尊重自我意见,10%认为应考虑到友好都市之间财力的落差;12.5%则认为应把交流成果回馈给地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