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他从中国内战、整风中走过 / ──记曾在新华社工作11年的日本人钉崎卫的传奇经历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日期: 04年09月2期
  今年7月一位已经80高龄、双目失明的日本老人再次踏上了他曾生活了17年的中国大地。尽管他非常想见一些中国的老同事、老朋友,但他还是在女儿的陪伴下,自己游览了大连、青岛、天津等地,而没有告诉老朋友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想添麻烦了,每次去中国,新华社总社机关单位知道了都会派专车接,有专人迎送陪同。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想中国,想去中国看看,但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了。”这位老人就是曾在新华社工作11年,亲历了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并曾与中国著名领导人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瑞、朱德将军的秘书鲁适等人一起工作过的钉崎卫先生。现在,老人住在老家宫崎县内,虽已80高龄,但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并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还于80年代就著书立说,用中日两种文字讲述了自己传奇般的生活经历。

一、参加解放军,加盟新华社

  1939年,钉崎先生只有16岁时就来到中国,在当时辽宁省锦州市一家日本人经营的公司做电讯报务员。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钉崎先生所在的公司也倒闭了。为了生计,钉崎卫先是和朋友一起,用800元退职金买来面粉等材料,做成面团子卖。但因手艺差,面团子买卖失败。雪上加霜的是,一天晚上来了一伙苏联士兵,把他剩下的500元钱也抢走了。这样在战后秩序混乱、物资匮乏的锦州,钉崎卫的生存立刻就成了问题。于是他开始四处找工作,并于1945年9月应募来到驻在锦州的解放军军区司令部电台材料股工作。工作的内容是组装修理无线电通讯机,待遇是一日三餐,每月一斗高粱。
  开始工作不久,心地诚实的钉崎卫看到电台材料股有4个日本人工作,平时大家和中国人一起工作一起吃饭,生活工作都很愉快,但自己不懂技术只做准备工具或搬运材料的工作却和做技术工作的人员拿一样的工资都领一斗高粱,就深感不安,于是要求转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当时的电台材料股股长吕进把他介绍给了当时的民声报报社。连钉崎先生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偶然的机遇,开始了他长达11年的新华社职业生涯。

二、撤离锦州·遭遇战斗

  当时,民声报社同时兼着新华社的支社。钉崎卫在那里负责收发新闻电报。很快,随着局势的变动,国民党开始抢占东北,解放军开始从城市撤出。当时很多在解放军部门工作的日本人不愿意离开城市纷纷离开部队,准备找机会回国,但钉崎卫没有走。他和战友一起踏上了行军的旅程。
  报社作为机关单位自然在战斗单位保护下撤离。他们从锦州到北票,再到赤峰。这期间钉崎卫认识了新华社记者鲁适,并成了好朋友。鲁适原是天津的青年学生,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地下党投奔了当时的共产党机关所在地延安,后来成为总司令朱德将军的秘书。后来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安于抄抄写写,要求找个更合适的用武之地,于是在朱德将军的安排下,调到新华社当记者。一路行军一路朋友,在和解放军的接触中,钉崎先生开始了解了这个集体,也爱上了这个集体,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被同事热情地称为“国际友人”。
  仅管行军是艰苦的,身体的疲劳,精神的紧张,加上食物的匮乏,都在时刻伴随着人们,但当时人们的互助、乐观却仍然让艰苦的行军变成快乐的旅程。除了他们遭遇的一次袭击以外。那是行军到一个小村庄时,他们遇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称“要跟共产党走”,于是报社的领导就叫他跟上队伍,并让少年扛别的同志的枪。到驻地后,少年又向警卫战士请教枪的使用方法。但第二天清晨,少年和枪一起不见了。有人怀疑少年是敌人的探子。果然当大家开始行军时,就遭遇了敌人的伏击,虽然警卫队伍打退了敌人,但却给钉崎卫及报社的人很大的震惊。那也是钉崎卫遇到的第一次真实的战斗。

三、喜结连理


  1946年秋,《民声报》行军到西林后停了下来,改称《群众日报》。后来的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瑞在当时任《群众日报》社社长,钉崎卫也开始了接收电报的正常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在印刷所工作的一位日本妇女──寿子。
  寿子以前在银行工作,作会计事务和检点纸币,后来和一起工作的姐妹们一起随军撤出锦州。在一路行军中,这些日本姑娘体会到了解放军对女性的尊重,接受了男女平等的意识,这让她们感到了极大的温暖,因而有很多日本姑娘自愿留在了解放军的机关单位中,寿子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后被分在印刷所工作。
  在认识了寿子以后,一次一位会日本语的医师请钉崎先生吃饭,并直截了当地问了他对寿子的看法。几天后,《群众日报》的人事干部便找到了钉畸卫说:“你的婚事,印刷所的所长委托我们了解,你考虑怎样?”钉崎卫回答:“如果女方同意,组织上批准,我是打算结婚的。”大约10天之后,会日本语的医师传来消息说,女方已经同意了。这样钉崎卫和寿子开始了互访,约会,俩人经常在一起谈身世,谈家族,谈男女平等,谈人生观等,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中意,于是决定结婚。
  1948年4月4日,《群众日报》派人驾着有篷的马车,钉崎卫穿着一身棉衣,胸前戴着红花,来到了印刷所,在印刷所的人们一片祝福声中,把同样身着干?舻拿抟拢?卮骱旎ǖ男履锸僮佑?搅恕度褐谌毡ā飞纾?凇度褐谌毡ā飞纾?删?聿糠⒏?濉⒘?质称罚?缥窨频耐?旅蔷墼谝黄鹁侔炝艘怀≡诘笔蔽镏始?死?训那榭鱿拢?闶羌??胺崾ⅰ钡氖⒀纾??て槲劳瓿闪嘶槔瘢?研履铩叭⒐?嗣拧薄?/p>

四、参加整风运动,目睹战友自杀

  钉崎卫结婚的前后,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时期。钉崎卫也毫无选择地加入到这个运动中来,并体会了运动的残酷。
整风运动开始是学习1942年中国共产党全党整风时使用的《整风文献》和当时刚发表不久的毛泽东主席的《论日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等文件。当时在钉崎所在的电务科里,十四、五个人坐在一盘炕上一起学习文件,一个人一个人地发表读后感想。学习完了便分头以个人的成长经历、思想变化、对革命的认识和对自己行为的反省为内容写自传,读给大家听,进行自我批评。如果内容有矛盾,或听的人认为不够深刻,读自传的人就过不了关,会受到尖锐批评。这次整风运动中,在钉崎所在的电务科里,一个叫韩克新的战友,遇到了麻烦。韩克新在赤峰时,与当地一女青年宋美芳谈上了恋爱。宋美芳的父亲是一当铺老板,在当地清算委员会去宋美芳家里清算时,正巧韩克新也在场,并阻止了双方的争吵。于是在整风运动中,韩克新的立场问题被揪住不放,韩克新更是想不通自己究竟有什么错误,于是在一天清晨,开枪自杀了。
  韩克新的死给了电务科极大的震撼,也给了钉崎卫极大的震撼,但整风运动并没有停下来。好在当时大家对于他这个国际友人还比较宽容,钉崎卫在运动中平安地过了关。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大部分国土,《群众日报》社也在承德安顿下来。报社进行人事调整,钉崎卫的妻子也调到了《群众日报》经理部。这样夫妻俩一起在《群众日报》并肩工作,共同迎来了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国后钉畸卫夫妇和周围的朋友一起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直到1956年9月,他们夫妇带着已经5岁,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女儿一起回到日本,并在老家宫崎县安了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769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