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外交决策模式新演变 / ■ 杜 平
日期: 04年08月1期
  几乎所有国家,外交决策的过程都是封闭和不透明的。即便在言论最为自由的美国,新闻媒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究竟能有多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一般来说,若总统的外交思路很清晰,决策很果断,那幺,媒体的影响力就显得微不足道。相反,如果总统本人没有主见,不能提出一套现实而又明确的外交政策,那幺,来自媒体和公众的干预就会变得很明显。
  就中国而言,外交政策不受舆论干扰的程度比美国要高。在中国,外交工作者一直把周恩来“外交无小事”的遗训作为座右铭和行为准则,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连新闻媒体和学者也都遵循这样的准则。对比较敏感的外交课题,他们不敢自主地发表议论,更不能发表任何稍微出位的言论。这在一方面是好事,因为决策过程不受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是好事,因为外交行为缺少民意和舆论的后盾,显得比较孤立。
  但是,今天的情形已经大为不同。在某些令人关注的外交课题上,新闻媒体和学者发表言论的自由度之大,有时候会令人瞠目结舌。现在,再怎幺敏感的外交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主流媒体公开议论的焦点。这种情况意味着,外交决策者视野里的景象正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高层交往,而且还要小心地面对和处理国内的舆论与民意,必须在对外关系和国内民意之间进行平衡,或者作出适度的倾斜。因此,在某些时候,外交决策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曾经垄断的权力,部分地让给了公众和舆论。这是最近几年来,中国外交决策模式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先导致这一变化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就是北约飞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从那一事件开始,中国的新闻媒体、学者和网上论坛对外交事务的议论,逐渐变得公开化和个人化,甚至还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化。就双边关系而言,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关于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讨论上。而最新的事例,就是目前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外交风波。
  由于舆论的逐渐开放,尤其是民间和网上舆论的高度普及化,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从此再也没有耳根清?舻氖焙颉:廖抟晌剩?呗鄣亩嘣??咕霾卟阍鎏砹烁?嗟亩?亢褪咏牵?馐蔷霾呙裰骰???吹幕??峁?5?氪送?保???霾哒咴黾恿斯ぷ髂讯龋??杂呗鄣乃刂侍岢隽烁?叩囊?蟆?br>   这就是说,无论是媒体,还是学者,尤其是那些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有责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话语权,更有责任不要滥用。在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多么自由和开放,外交事务都永远是敏感地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禁区。媒体和学者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自己都必须掌握好分寸。中国主流媒体基本上是配合外交政策的,这一点无可指摘。但学术界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学者在过多地试图影响外交政策,甚至不惜发表某些出位的言论,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陈水扁连任以及美台军事关系更加密切的形势下,大陆鹰派学者的声音正变得越来越大,其大胆的言论令人感到吃惊。究其原因,由于受到台湾问题的严重困扰,鹰派学者的强硬作风在社会上最受欢迎。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应避免使之改变中国外交的传统风格。归根结底,外交毕竟是高层政治,虽然其过程有时候是粗线条的,但在更多时候却是极为细腻的。所以,学者们还是应该把它交还给外交家们,让他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冷静和妥善地处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708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