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诈骗横行日本:中国人女高中生被骗938万
日期: 2022/11/07 12:52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最近,各种电话诈骗事件横行。一名在日中国女高中生,被骗子们骗走938万日元;还有的在日中国人,一天接到四、五次诈骗电话。有关方面呼吁,接到可疑电话,应该和警方及有关方面及时联系,万万不可上钩上当,以致追悔莫及。

与厚生省相关联的诈骗事件多发

在东广岛市,发生了一起住在广岛县的中国女高中生被骗900万日元以上的电话诈骗事件,诈骗是用中文进行的。

据警方称,上个月,东广岛的一名中国人女高中生接到自称是东京厚生劳动省职员的男子的电话,称“你的电话号码发出了很多关于冠状病毒的有害信息”。



Taisyo - photo taken by Taisyo, CC 表示 3.0, 来自维基百科。


之后,一名自称中国公安局官员的男子也打来电话说:“被逮捕的犯罪团伙说,你卷了一部分钱逃跑了”,“如果你不汇钱,就会被逮捕。”

这名高中生能听懂中文。她从本人和她母亲的存款中总共将938万日元转入对方指定银行的账户,共汇款约十几次。

最近,在日本经常发生类似诈骗电话,有时用中文,有时用日语,发信的电话有时还真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电话号码。《中文导报》记者曾打电话到厚生劳动省咨询,官员表示:厚生劳动省不会给私人打电话,如果在厚生劳动省的电话前面有“81”的号码,就是诈骗电话,要严加防范。

警方表示:当有人通过电话谈论金钱时,应怀疑是欺诈行为,要与家人协商,而不是单独做出决断。

最近,打着日本“厚生劳动省”进行诈骗的事件多发。为此,厚生劳动省多次在网页上发出警告。

一、首先是利用“厚生劳动省”的名义骗取电话号码

这是一种通过引导进入伪装成厚生劳动省网站的虚假网站,试图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主要方法如下:

 (1) 伪装成厚生劳动省的电子邮件,通过邮件正文中提供的链接将收件人引导至虚假网站。

(2)从其他网站的链接或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引出虚假主页。

二、谨防自称“厚生劳动省人士”的诈骗电话

有自称厚生劳动省的人打电话给私营企业主的案例。他们说:“有一个公司认证系统,以促进防止权力骚扰等骚扰,请来我们公司听取说明。”

厚生劳动省指出:厚生劳动省目前尚未建立防止权力骚扰的认证制度。此外,厚生劳动省和都道府县劳动局的官员不会发出此类电话。

企业主请不要回应此类电话。

最近,还有伪装成厚生劳动省雇员的人发出这样的可疑电话:

“厚生劳动省社会医疗中心(或自称厚生劳动省医疗保险中心、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险局),医疗保险特别补助○○日元的申请截止日期是今天,所以请完成申请程序。”

“您的高额医疗费福利减额申请尚未进行,有医疗费用扣除退款,所以请到银行/邮局的ATM上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马上转账。”



日本警察厅防止诈骗宣传资料。来源:日本警察厅网页

记者本人经常接到诈骗电话

最近诈骗电话横行,记者本人也经常接到。有时一天会接到4-5次,有时会将你称为女士或先生,但是与接电话人的性别不符,一般多为“你有一份文件在厚生劳动省,还没有领取,请赶快来领取”,“你有一个邮包在成田机场还没有领取,赶快来领取。”

或者发来各种邮件,如伪装成银行,确认你在银行口座的各种交易,或者说要封你的账号等等。

金元宝诈骗案,最近在日本时有发生。记者也接到过这样的电话,骗子有自称建筑工地打工者的中国南方口音的人, 他们知道你的姓名,说他们在建筑工地现场打工时挖出一些“金元宝”、“铜佛”、“银元”等,苦于不知是真是假,自己日语又不灵,拿着这些东西不知如何是好,请帮帮忙。他们说还发现了遗书,遗书上写着由于主人逢战乱避难,财物随身携带不便,所以留下这些财物随罐埋入地下。书信看上去十分陈旧,而那些古钱和金元宝看上去也像真的, 遗书上还说苦于找不到儿子,只好将这些财宝埋在地下,如有发现者应用这笔财富去救济穷人等等。




日本警察厅防止诈骗宣传资料。来源:日本警察厅网页


由于记者早就知道这种诈骗手段,因此来者遭到记者怒斥。但是如果不知情者,就真的会上当,信了他们的话,骗子们就会拿着所谓的“金元宝”和你约定见面地点。

骗子们还会说:我先从“金元宝”上拉下一小块儿,你帮我去找人鉴定是不是真金。然后装模作样用锯子在所谓“金元宝”上拉下一小块儿给上钩华人,说:我先走了,鉴定好了你用电话联系我。说完后扔下拿一小块金块“潇洒”地走了。被骗华人拿着这一小块金块去金店鉴定,竟是21K真金!

于是被骗华人兴奋不已,立刻打电话和骗子联系,要求购买骗子手里的“金元宝”和“古董”。交换地点通常是某个热闹的车站,骗子要价不等,从500万日元到1000万日元都有, 等骗子不知了去向,再去鉴定那些“金元宝”和“古董”,竟是一堆废铜烂铁。

在日华人被骗事件屡屡发生

日前,一位华人女青年被骗四千万。这样的骗局,经常是以“交友”形式展开。

一名旅日华侨女青年,通过微信认识一名男青年,这个男青年自称“王浩楠”,四川出身,36岁左右,贵州大学毕业(真假难辨)。每天对这个女生嘘寒问暖,渐渐的熟络起来后,就说他自己是做IT的,过段时间就要到澳门进行博彩机器维护,凭着他高超的电脑技术,可以带女生一起赚钱。之后就是先让她尝试两次赚钱收获的实感,然后加大投资,然后指导升级等等,升级后要达到升级的标准,让继续加钱,不加的话,之前的就拿不出来了……结局就是到处借钱升级,最后达到了升级额度,结果还要付所谓的所得税(其实都是骗局),最后搞得是负债累累,生不如死的境地。被害总额高达4000多万日元。现在这件悬案仍未破案。


还有一位来日已30多年的华人老王,老王已经退休了,每天闲来无事就看看电视或手机,在手机LINE上经常收到一些免费广告,比如说星座、血型占卜,还有出生年月日占卜。一开始,收到的都是免费的,但随着经常点击进去看,过几天就开始来一些需要付钱才能看的。他在手机上输入了儿子的信用卡号码,这个号码是儿子给他的,本意让他在一些需要使用信用卡的时候也可以购物,没想到,第二个月,老王的儿子收到了50多万的账单。原来,经常有所谓占卜公司发来链接,看着看着,就觉得算得很准,为了得到更多人生的启示,就持续点击付费。收到帐单后,老王的儿子上网检索,才知道这样的诈骗方式在日本还挺普遍的,叫做占卜诈骗。

另一位来投诉的读者叫小英,来日多年,嫁给日本人,住在离东京比较远的地区,与日本丈夫交流不通,平时精神生活比较孤独。她在脸书上注册了名字,有头像,有很多男士来要求加为好友,继而加微信。其实通过脸书加好友而后上当受骗的还有好几位。之后她与一名自称在香港的男生互相加了微信,一开始她还是很防范的,认为对方可能是坏人,起码也是很无聊的才会在微信上和陌生人聊天。所以她刚开始很少回答,但男生每天都问早安晚安,听说小英在饭店打工,总是每天来问工作辛苦吧,吃饭了吗?平安回家了吗?诸如此类。

小英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可能真的是如男生所说,自己照片的气质吸引了他,二人起码可以做一个在精神世界里关怀的对象。渐渐地,男生开始聊到自己的工作,说自己在一个博彩公司工作,并将一个链接给小英看,还告诉她,你看着啊,马上就要开奖了,其实我们都事先知道开奖号码的,只不过等一下才公布。

小英听男生说的号码,和后来网页上公布出来的真的是一样的,渐渐相信了男生的工作。事实上,那个网页是骗子集团做的,就是一个行骗的道具。

再以后,男生就说要和小英一起赚钱,可以让小英中一笔奖,但是让她先需要打一笔钱到香港的银行,这是为了交税,也是保证金。小英本身并不是一个贪财之人,但架不住男生的催促,因为一起赚奖金后就可以平分,小英以为这样做也是在帮男生。

自从第一笔款打到了香港,小英本以为从此就安稳了,但她没想到的是,等着她的是更多的烦恼。男生说,二人合计开奖的事被香港政府查到了,这是违法的,现在需要交罚款。有了第一次汇款,还有之后的各种名目的钱,小英怎么也想不通,说好的开奖赚钱,却变成了不断往里面汇钱。当小英将周围能借的钱都借了个遍,男生看小英这里已经榨不出任何钱了,就玩起了失踪,小英渐渐才明白自己遇到了骗子。

关注“领事提醒”:提高警惕 防止受骗

《中文导报》经常在报上刊登“提高警惕 防止受骗”的内容。但经常有读者来投诉依然上当受骗。这里再次刊登驻日使馆的“领事提醒”:

常见诈骗套路

      1、假借使馆名义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将电话伪装成使馆对外公布的号码,打电话滋扰在日侨胞,谎称在国内某市截获一批被非法贩卖的护照或银行卡,受害人涉案其中,要求其提供个人信息自证清白或缴纳调查保证金等,否则将被禁止入境中国。
  2、假借“公、检、法”名义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通过拨打电话或语音提示方式滋扰广大侨胞,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案”,威胁若不及时缴纳“罚款”将面临严重后果,并 “帮助”受害人转接“民警”或“银行”电话,逐步引诱受害人汇款。
  3、“感情”类诈骗:
  不法分子把自己伪装成“帅哥”“美女”“富商”或“成功人士”,利用聊天软件“附近的人”功能搜索“猎物”,先通过嘘寒问暖培养感情甚至发展为“恋人”关系,再逐步以投资、借款、恋人互赠礼物等理由索要钱款。
  4、非法换汇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换汇信息或通过“朋友介绍”等渠道,以优惠汇率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上钩”换汇,在受害人支付款项后玩“消失”。
  5、假扮“中介”办理 “签证”类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某某中介公司”或谎称“中介公司内部有关系”等,通过“朋友”、“熟人”结识受害人,并逐步诱骗受害人低价办理“投资签证”等,收钱后各种推脱或直接玩“消失”,“中间人”亦无计可施。
  6、投资、博彩、赌马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聊天软件“附近的人”搜索或假装误拨电话等方式接近受害人,谎称自己在投资、博彩、赌马等领域有“内部关系”和“发财门路”,利用受害人贪便宜的侥幸心理引诱其“上钩”并骗取钱财。
  7、制造虚拟“绑架”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某种渠道结识受害人,对受害人进行全面“洗脑”后共同制造虚拟“绑架”并录制求救视频、音频等证明“绑架事实”,以“不支付赎金就撕票”要挟受害人家属支付巨额“赎金”。
  8、“金佛”“金元宝”类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技能生”或“工地工作人员”假装误拨电话给受害人,自称无意中挖到 “金佛”或“金元宝”等“古董”,谎称自己有种种困难寻求帮助 ,并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和侥幸心理,一步步引诱受害人“看货”-“验货”-“买货”,最终骗取巨额钱财。
  9、代收包裹类诈骗:
  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引诱受害者收发“紧急快递”:受害者A寄送“紧急快递”至“空房”,受害者B赴“空房”收取该“紧急快递”,受害者不仅拿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因涉嫌欺诈、贩毒、侵入住宅等罪名被逮捕。
  10、代购游戏卡券诈骗:
  不法分子假装需大量购买便利店游戏卡券,并在网络渠道以高额回报寻找代购(多为留学生),受害人垫资购买卡券后通过聊天软件发送商品图片及二维码,不法分子扫描二维码获取卡值后直接“消失”。


10种类诈骗电话,警方提醒识别

根据日本警方的统计,通过电话进行诈骗的种类大约有十种类。警方特别将这些诈骗行为写在网站上,供民众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据千叶县警察官方网站介绍,从2020年1月1日起,电话诈骗(特殊诈骗)的方法大约分为以10 种。电话诈骗是犯罪分子冒充亲属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明信片等方式,说服受害人,来骗取受害者现金或现金卡,比如声称受害者有一笔医疗费的退付款需要领取等,这样受害者就会(编者注:听从罪犯指示)将钱转入犯罪分子的账户。

1.“ORE ORE(是我)”诈骗

这是一种带有威胁性诈骗的手法。该手法通过声称自己是亲戚或其他人并表示“我丢了装有公司文件的包。我需要钱”之类的话。

2.存款诈骗

自称是警察或银行协会等工作人员,说:“你的账户被盗用了,所以你需要更换现金卡。”犯罪分子声称将掌握现金卡的相关信息,从而套取受害人的卡号,密码,存折等进行诈骗、

3.虚构的未支付诈骗

这是一种诈骗勒索钱财的方法,犯罪分子会借由电子邮件或明信片(密封信)通知受害人“有未支付的费用。如果今天不支付,收件人将被起诉。”

4.退款骗局

这是一种让受害者操作自动取款机的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声称自己是市政厅工作人员并表示受害者“有退款,所以请办理手续”,而将钱从受害者的账户转移到犯罪分子的账户。

5.贷款担保诈骗

这一种带有威胁性的申请贷款诈骗,即让受害者相信他们可以轻松获得贷款,纵然受害者实际上并没有借钱,但犯罪分子仍然告诉受害者,他们需要为贷款支付保证金。

6.金融产品诈骗

是一种通过向受害者提供一些未上市股票,或者实际上完全没有价值的昂贵商品的虚假信息,让受害者相信如果他们购买这些金融产品就可以赚大钱的骗局。

7.赌博诈骗

犯罪分子通常会在杂志上发布“招募弹珠机打手”等信息,或向已申请会员注册的人发送电子邮件等,诈骗已申请会员注册人手续费或注册费。

8.约会诈骗

这是一种通过在“介绍女性”等杂志上发部文章和发送电子邮件来骗取钱财的手法。一般来说是诈骗会员的注册费和信息费等。

9.其他特殊诈骗

不属于上述类型的其他特殊诈骗行为。

10.现金卡诈骗

犯罪分子声称自己是警察、银行协会或大型百货公司的工作人员等,并表示说受害者的“现金卡被非法使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19985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