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上海疫情封控下的庶民生活透视
日期: 22年04月3期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目前上海市疫情仍然严重,市卫健委16日早晨通报:2022年4月15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其中922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311例确诊病例和1942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出席疫情防控专题会,研究下一步防控攻坚行动,实地考察临港方舱医院、浦东国际机场。孙春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采取更加彻底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动用一切力量和资源,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奥密克戎疫情从3月初开始在上海迅速蔓延,导致全市各区的封控政策日益加强,到4月初,政府宣布开启“全域静态管理”后,至今未发布关于解封的明确消息。《中文导报》深入采访了身处疫情封控中的上海居民,他们讲述了目前的生活现状。

动态清零之下,“团长”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团购”成了目前上海市民用来对解决购物焦虑的一个重要民间自发的渠道。这个渠道是小区居民充分利用过去组建的微信群,这里集中各种“资源”的信息,如各种货源,能把购入的货物送到小区的货车,而那些确实能找到有效资源和交通工具,又热心帮大家服务的人,在群里做起了购物“团长”。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体育中心的方舱实验室,负责人裴旭对前来探访的记者表示,该实验室设立了“追阳”专班,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专班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复核、确认结果,确保阳性样本不积压。图为4月15日,曹路体育中心的方舱实验室工作人员扫描登记核酸样本信息。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由于“动态清零”还在持续,因此有些居民出小区甚至出家门还是很难。一位居家办公的刘女士(假名)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各个小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小区虽然并不严重,几乎没有感染者,或者说只有一、两个,但是我们小区封得还是比较早的,大约3月中旬就封了。全上海大约是在4月1日左右封的,而比较早的如浦东区、浦西区,我们嘉定区经过检查也有一些确诊的病例,因此也封了。

到现在封了差不多30天了,做核酸做有十五、六次。在谈到生活和物资供应时刘女士说:各个小区也不一样,比如我妈妈的那个小区做得比较好,居委会每两、三天帮他们采购一次。我们小区在不能出门前还可以到大门口拿菜,在不能出门以后,小区里加入了很多群,出现了很多“团长”,组团买东西。

团长特别辛苦,首先他们要有货源,知道到哪里去买?还要联系怎样运过来,运过来以后还要收钱,还得不发生差错,然后发给每个人。

这全是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区内有许多“团长”。团长也不能出去,但是他们知道联系哪里可以送货过来,一般都是要集中三千到五千块钱的货款对方才能给你送过来。

只有有政府的特殊许可的运输部门和车辆才可以送货,货送到了以后团长去门口卸货,卸下来以后进行消毒,然后通知五六个邻居赶快去拿,大家把时间隔开,戴好口罩,互相不要接触,分散着去拿,拿好就赶快撤。

有的小区比较宽松,甚至可以出大门,但是我们小区虽然只有一、二个感染者,但是控制得还是很严,一般不许出门。

关于居家不出门工作的工资问题,刘女士说:不一样,也有不发的,也有发基本工资的,如果居家不影响工作,那就正常发工资。

像我在家不影响工作,我们公司是做贸易的,就是帮客户解决一些订单和咨询等等,由于我们公司是外国的公司,仓库是在外国,因此物流也不受影响,工资照发,工作都在线上进行,或是电话。我老公在家就不能工作,因此只发基本工资。小孩在家也是线上按时上课。

因为在家的感觉不是睡觉就是上班,没有和外人接触的机会,因此有些焦虑。在家里上班,有时反而工作会多,如在公司,下班以后有些工作就不处理了,但是在家工作,随时可以处理各种问题,因此有时会加班。

至于解封的时期,刘女士说现在还没有确定,乐观考虑也要5月左右。

社区的救星,“团长”越来越火

上海新冠感染状况,吸引了全中国的目光。2022年4月1日3时起,继浦东之后,上海浦西地区也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政府公告的发表,打破了整个上海市区的平静。市区的封控、确实让部分市民产生了一定的恐慌与顾虑。

近日,派驻上海日企高管陈霞雯告诉《中文导报》,她所在的小区是苏州河畔的高层+大平层,共有999户居民,交通便利、电梯通道可以直达小区。其中,企业高管、境外人士、外企高管及外派员也不在少数。



4月15日,上海某封控区小区门口,应急配送专车的配送员宋志勇把蔬菜包放在货架上。近日,“饿了么”在上海推出“应急特需”服务,该服务面向独居老人、孕妇、婴幼儿、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提供一个应急服务的渠道。目前,“饿了么”有9辆应急专车每天行驶在路上。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小区是位于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内环的“泰欣家园”。作为“小巷总理”的居委会书记,徐先生此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这位退伍军人、八零后的帅哥却非常冷静、稳重。他发挥了退伍军人的风格,用自己的快速行动及智慧来化解当今紧张的局面。

徐书记立马召集全体居委干部,奔赴在小区各个点位,争分夺秒鏖战,封闭小区出入口、封控告知,召回外出居民等。小区马上封闭。全员核酸的落实、快递外卖等生活物资的保障、孤老弱者的帮助、突发状况的应对,都需要人手。此时的物业管理公司的部分员工,也被自住小区封控,居委会人员严重不足。对于这座有近千住户、3000左右居民的小区,当务之急是补充自愿者力量一起来参与应对。

此时此刻有千万条困难,在共同守望、相助爱心的影响下,短时间内就有100多位志愿者自发报名。自愿者们纷纷提案、献计献策。友人甚至拿出了自己公司的现代内部管理标准,运用自如地帮助和协调小区的自愿工作。防疫期间,社区活力和关爱活动更加暖心。居委会与居民之间、外籍人士等的自治互助氛围也愈发浓厚,体现了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信心与决心。

持续的疫情,冲击着上海的正常运转,也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起居。从3月28日起,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链,上海安静了,大家足不出户。安静的上海孤独吗?NO,上海疫情已牵动着全国人民的人心。

为了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最大程度帮助整个城市摸清比数排除风险点,切断隐藏传播风险。昔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突然停止了急匆匆前行的脚步。明媚的阳光照射下,只有黄浦江依然在缓缓移动。

4月开始,在全国海陆空交通支援下,全国各地的生活保障物资带着一股股温暖心底的力量紧急驰援,火速奔赴上海。这份来自全国人民的真情,上海人民、海外侨胞及外籍人士,深深感激,倍加珍惜。

陈霞雯告诉《中文导报》,许多市民已经“禁足”在家很长时间。部分企业按下了暂停键。各个小区的居民、由于部分的生活物质的滞后、让部分老人及外籍人士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此时此刻,上海小区里的“团长”越来越火了。如今在上海各个小区的楼宇里,人气最旺盛的职称叫“团长”。

据介绍,这个团长肩负着“社区的团购”任务。这种民间互助方式,随着上海疫情封控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团长”需要帮助小区居民找到稳健的进货渠道,且善于上下内外沟通,有广泛的人脉及强大的心理素质,有爱心而不放弃一位老人、不放弃一个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士。他还要面对随时而来的进货、退款等繁琐的工作,他更能回应普通人的困境与求助。

陈霞雯所在的小区,就有多位“团长”。他们需要向居委会备案,在居委会徐书记的领导下,作为“团长”才能组团采购居民所需生活用品、食品等。之后,由小区仁恒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人员帮助搬运、送至每户家庭,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和外籍人士则有同楼宇的志愿者帮助。

陈霞雯居住的泰欣嘉园7号楼,也有年轻的“团长”,由志愿者们共同参与成立。他们每天从早上开始,废寝忘食地为每一个家庭接龙组团购物。甚至为家庭内部物质的调整,小到一根葱、一快姜、一包盐,都予以帮助,且不放弃一位老年人及外籍人士。

物业管理公司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无数汗水,许多泪水,就是工作者的辛劳。

所有人都希望这场战疫快些结束,希望这座城市早日回归日常。每个人都在默默祈祷,让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的上海,尽快恢复日常,回归繁华。

加油上海,加油团长们,我们一定能跨越疫情!!

主妇南女士,妙手厨艺安排有限食材

自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后,住在上海市内一高档小区的家庭主妇南女士(化名),花费在买菜做饭上的心思明显比平时多了起来。利用能够团购到的,以及当地政府免费发放的有限食材,做出即营养又可口的餐食保障家人正常生活,成为了她近期每天的固定动作。



养菜

核酸检测、团购菜品,这两个词语于这段时间可谓一直伴随着南女士。她告诉《中文导报》:“虽然自己居住在高档小区,无论是物业管理,还是街道居委会的工作都要较别处好很多,但仍然担心买不到食材的情况会出现。”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由于不能出家门,所以南女士每天必须清点家里还剩多少食物,做到心中有数后,再通过手机app网络团购食材。她表示:“团购的食材一般来说都是已经搭配好的一包菜品,并不可以自由选择。这就造成每天吃什么,每天做什么菜,完全要根据最终买到的菜来定。”为了保持家里现有蔬菜的鲜度,南女士还将黄瓜、莴苣等根茎菜泡在水里“养起来”。

隔离期间,家里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南女士自然不敢怠慢。“食物会改善心情,肯定的!”她觉得天天待在家里,如果吃得好些,可以赶走隔离产生的焦虑,权当“食疗”。



番茄土豆炖牛肋条

南女士现如今做饭菜都要考虑多吃几顿的问题,比如汁水多留点,好拌饭吃。像这款西餐中做的番茄土豆炖牛肋条,不管是当小菜,还是剩下来再做一个盖浇饭,都是很好的选择。在烹饪这道菜时,南女士故意没有将汤汁收太干,就是为了能多吃一顿。



什锦炒饭

省菜妙招之二--什锦炒饭。南女士把团购的,且被商家搭配好的蔬菜统统放进锅里,和米饭一齐爆炒,不经意间一道色彩丰富、美味可口的“大菜”火热出炉,看着就有食欲。青豆、虾仁、胡罗卜、香肠、鸡蛋,营养也足够。



凉皮



香葱花卷

前几天,南女士喜出望外地在家中找到大半袋面粉。她物尽其用,一部分发泡成个大胖子做成了香葱花卷和馒头小切片,馒头切片准备第二天早晨配椒盐粉做成香煎小片。还有部分面粉做成了凉皮,洗面粉的过程中自制了面筋,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水淀粉留了一部分慢慢晾干后便可收获小麦干淀粉。她补充介绍说: “往常上海人普遍不会吃吐司边,现在留下来用平底锅煎煎,又是款酥脆又美味的小零食。”



手工生日蛋糕

“全域静态管理”期间,南女士的儿子恰好度过三岁生日,作为妈妈的她就地取材,使用家里尚存的食材,手工制作了一个简易版的生日蛋糕送给小儿子。这也算在特殊时期,给全家留下了一份特别的温馨礼物。



小区居民送给小区保安、居委会成员、保洁人员的洗护物资

另据南女士讲,平日里小区内的管理工作基本上由小区保安、居委会成员、保洁人员等负责维护,他们尽职尽责,为住户无私奉献感动了不少人。因此,南女士所在单元的“半边天”们自发贡献出各种物资送给他们使用。还有,居们下楼做核酸时,带了各自家较充裕的食品物资摆在大堂供需要的左邻右舍免费自取。有大蒜,盐,酱油,鸡精,料酒,零食,白糖,蔬菜……南女士说:“这风雨天的日子,总要有点温暖感不是吗?”



南女士收到当地政府派发的大礼包

4月17日,南女士收到了当地政府派发的第三次大礼包。其中包括,两袋牛排;一包挂面;一包米;一袋盐;一袋酱油;两盒鸡蛋;一把西芹;一颗洋葱;一个包菜;一瓶油;一盒抽纸;两个卷纸。接下来,她又要拿这些新鲜的食材,为家人制定新的居家隔离菜单了。

(本节图片均由南女士提供)

疫情封控中,不缺少温暖互助

文化研究学者王超鹰对《中文导报》记者说:上海,从未有过如此的被关注,很无奈,只因为疫情来袭。

走成现在这样的局,原因在上而不是下,但不必把责任追究放在此时,安静度过网络内外的喧嚣互咬,回复以往的平和才是真理。

每个人都时不时的会折腾自己,但绝不喜欢被人折腾。我在上海,前前后后被小区隔离折腾了已一月有余,老老实实的不出家门,乖乖地听从指挥下楼排队做核酸测试,默默地看着每天感染人数的不断上提,痛心地刷着手机上的无助信息。

这就是上海,无法解释难以想象的现实。上海人信奉不爱多事,独善自己的城市文化,是一种缺少呐喊、没有侠骨的悲哀,也是温良恭谦、和气至上的自律。

这一个月的无奈,真是无奈至极,大事做不了,小事爱助人的我,第一次感到了无助是多么的需要小小关心,也第一次感到了很想用微薄之力去浇一下即将枯萎的小苗很不容易。但足不可出户的严规,哪怕是善良的祈愿,也变得毫无意义。

有失必有得,疫情让人心得到了严酷的磨砺,自私的原形毕露也好,信奉的金钱万能也罢,生存的本能都有了最自然的脱俗表露。



4月16日,杭州,众多工人忙于运输和包装援沪保供物资。近日,浙江杭州一生鲜企业根据上海需求进行保供生产,每天凌晨将来自全国各基地的蔬菜、粮油、肉类等物资分拣包装后发往上海,以单日最高20万份的配送量助力上海抗疫。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我从事品牌咨询,接触过上市公司的高朋有数百;对人文艺术的爱好,结交尚美崇善的净友也不少。翻看朋友圈时,有超越想象的惊愕,也有平淡如水的微美。惊愕于封控之初,富豪大咖们晒出的来自奢侈品牌的贡品,诸如:LV礼盒的面包糕点;扎着GUCCI丝带的大葱青菜;还有占满电梯的红酒下午茶。只可惜仅仅过了一星期,就没了二三轮的宽慰,奢侈品的营销很虚伪。在后来,讲面子的有钱人也不得不加入了抢菜夺肉的大众团购,大凡在网络上吃饱了唱赞歌的,实际上都是拉流量的自恋群体。

作为一介平民,我深感人间真情来自平淡如水的彼此珍惜。这一个月来,总会在担心没菜的时候会有绿叶一扎放在我门外;觉得米面还剩不多了,会有大米白面送来。一位远在贵州的朋友,飞到杭州出差,竟然再想办法把他随身带的荠菜送到了上海;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把他家做的粽子馄饨交给了小区门口的保安;担心我万一发烧要喝水,有朋友竟载来十大桶矿泉水加电热杯。保安帮我提上来的一大箱蔬菜,至今还不知道该感谢是哪一位的安排。竭尽全力的居委会,时不时送来久违的萝卜洋葱大白菜。

每当我发出“感谢!”的微信时,回复经常是:不用谢啦,你也是这么帮助着别人。原来,平日里的一份建议,一通微信,往往是被朋友们很看重的“助力”。最感人的回复是:不啦,是因为我自己没吃的了,有的时候也想到了你。朴素到了让人忍不住泪雨。

昨天,北京的一个女孩子,也不知哪来本事,送来了整整二十箱一百六十瓶一立升装的鲜牛奶,还特地关照我,可以分给同楼急需和邻居。是啊,这栋楼至少有十天没喝上新鲜的牛奶了。很不好意思,结果被群里的邻居们足足赞了至少半小时。

与爱奢侈者交的朋友是送得了一遭,送不了长久的虚伪关系;淡水之交的朋友,是雪中送炭和满满温情的牵系,疫情需要的是路边的野菜家养的鸡,自己做的包子馄饨和粽子,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富豪掷万金都难得的诚意。外婆从小教育我的一句话:东西多了别都搂着,分给最需要的人,他们才会帮助你。现在更理解了,帮我的没有一个是我接触的富豪,助我的都是淡水之交的布衣。

我相信,上海人会在疫情后看穿许多的伪善和无序,人生会变得更加坦诚与实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19737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