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气低迷和人口高龄化的双重折磨下日益老去的日本,经济繁荣巅峰时代所建立的政府财政体制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基本功能,开始一步步走向崩溃。为了避免国家财政破产,以“构造改革”为己任的小泉政府在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方面倾注了不少心力。
国家财政问题说起来复杂万端,但解决之道亦不外乎一句简单的中国成语——开源节流。政府“开源”的主要办法当然是增税。在能够影响日本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基干税”中,所得税和消费税历来是政府盘算增税时首先盯住的“唐僧肉”。
6月中旬,政府税制调查会在回答小泉首相谘询的运行报告中,建议缩减所得税的免税范围,变相增税,同时把在2010年前後将消费税提高到两位数字作为维持财政运营的必要措施。尽管小泉首相曾多次坚持在任期内决不增加消费税的方针,该报告在消费税问题上仍然直言不讳,与呼吁逐步把消费税递增到18%的日本经团连遥相呼应,表明在年度税收仅占年度财政支出半壁江山的窘境下,面对大规模飙升的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消费税是黔驴技穷的日本精英阶层可以想出的惟一救世之道。小泉不增加消费税的良苦许诺,显然阻挡不了日後消费税率节节攀升的趋势,不过是一种人去政息的权宜之计罢了。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岛国的居民──包括在日华人──无论买一根火柴,还是买一栋房子,注定都逃脱不了被政府活生生“宰”去一成多税金的命运。
日本沦落到今天靠不断削减社会福利,无休止增加税收度日的境地,是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的“三大失政”所造成的。第一大失政:在产业管理上,日本政府始终未能摆脱“超级保姆”的角色,对大企业保护太多,对中小企业激励不够,长期下来使企业养成惰性,固步自封,丧失了开拓进取的能力。这是90年代技术水平不俗的日本IT产业只能按著美国留声机播放的节拍亦步亦趋,被动起舞的直接原因。第二大失政:日本财政、金融政策 化,导致社会资本利用率降低。一方面国家为取得刺激经济的表面效果,在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共工程上浪费掉巨额资金;另一方面,大量急待发展的新兴企业由於融资困难,只好小打小闹。成千上万的日本企业由於难以获得所 贷款或上市集股,多年不能扩大再生产,落得现在眼巴巴看著同类中国企业後来者居上。第三大失政: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束手待毙,酿成後患无穷的百年大错。从文化上讲,日本原本是一个喜欢繁衍後代的社会,历史上还因人口过多而助长了对外扩张的倾向。但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後,日本政府荒唐地认为本国和西欧一样,少子化倾向不可避免,在制定支援生育的政策上三心二意,雷声大,雨点小,用冷漠的社会现实扼杀了日本人养育子嗣的欲望。一旦 知道了日本母亲生养一个孩子所要付出的巨大人生代价,人们就会觉得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顽疾完全是咎由自取。自民党的“三大失政”,令日本企业失去了既往的活力,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日本经济维持现状已经不易,东山再起更连想都不敢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视甚高的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最为悲壮的举动不是推出一揽子复兴计划,而是冒著记者劈头盖脸的追问走上讲台宣布增税。
用鸵鸟战术拒绝重演桥本式“悲壮”的小泉首相打算先通过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财政关系的“三位一体”改革来促进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合理化。其核心内容是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补助金,代之以一定的税源移让。但是,在几位内馈大臣最新提出的方案中,中央要减少的居然多半是地方基础教育 域的补助金,而能够节省大量财源的地方公共工程补助金却毫发无损。看来口口声声要改革的小泉内馈也认为:“ 唐僧肉”永远长在弱势群体身上。
从中短期看,推行削减地方教育补助金和消费税翻番政策,固然可能暂时缓解日本政府的财政上的燃眉之急。然而,如果日本老朽顽固的官僚政治、空洞化的产业结构、政商勾结的谈合文化以及一些陈腐的社会意识得不到相应改变,那堋仅仅吃掉这两块从国民身上强行割下来的“唐僧肉”,反而是使局势雪上加霜的饮鸩止渴之举,绝不会保佑日本财政“长生不老”。
国家财政问题说起来复杂万端,但解决之道亦不外乎一句简单的中国成语——开源节流。政府“开源”的主要办法当然是增税。在能够影响日本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基干税”中,所得税和消费税历来是政府盘算增税时首先盯住的“唐僧肉”。
6月中旬,政府税制调查会在回答小泉首相谘询的运行报告中,建议缩减所得税的免税范围,变相增税,同时把在2010年前後将消费税提高到两位数字作为维持财政运营的必要措施。尽管小泉首相曾多次坚持在任期内决不增加消费税的方针,该报告在消费税问题上仍然直言不讳,与呼吁逐步把消费税递增到18%的日本经团连遥相呼应,表明在年度税收仅占年度财政支出半壁江山的窘境下,面对大规模飙升的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消费税是黔驴技穷的日本精英阶层可以想出的惟一救世之道。小泉不增加消费税的良苦许诺,显然阻挡不了日後消费税率节节攀升的趋势,不过是一种人去政息的权宜之计罢了。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岛国的居民──包括在日华人──无论买一根火柴,还是买一栋房子,注定都逃脱不了被政府活生生“宰”去一成多税金的命运。
日本沦落到今天靠不断削减社会福利,无休止增加税收度日的境地,是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的“三大失政”所造成的。第一大失政:在产业管理上,日本政府始终未能摆脱“超级保姆”的角色,对大企业保护太多,对中小企业激励不够,长期下来使企业养成惰性,固步自封,丧失了开拓进取的能力。这是90年代技术水平不俗的日本IT产业只能按著美国留声机播放的节拍亦步亦趋,被动起舞的直接原因。第二大失政:日本财政、金融政策 化,导致社会资本利用率降低。一方面国家为取得刺激经济的表面效果,在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共工程上浪费掉巨额资金;另一方面,大量急待发展的新兴企业由於融资困难,只好小打小闹。成千上万的日本企业由於难以获得所 贷款或上市集股,多年不能扩大再生产,落得现在眼巴巴看著同类中国企业後来者居上。第三大失政: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束手待毙,酿成後患无穷的百年大错。从文化上讲,日本原本是一个喜欢繁衍後代的社会,历史上还因人口过多而助长了对外扩张的倾向。但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後,日本政府荒唐地认为本国和西欧一样,少子化倾向不可避免,在制定支援生育的政策上三心二意,雷声大,雨点小,用冷漠的社会现实扼杀了日本人养育子嗣的欲望。一旦 知道了日本母亲生养一个孩子所要付出的巨大人生代价,人们就会觉得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顽疾完全是咎由自取。自民党的“三大失政”,令日本企业失去了既往的活力,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日本经济维持现状已经不易,东山再起更连想都不敢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视甚高的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最为悲壮的举动不是推出一揽子复兴计划,而是冒著记者劈头盖脸的追问走上讲台宣布增税。
用鸵鸟战术拒绝重演桥本式“悲壮”的小泉首相打算先通过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财政关系的“三位一体”改革来促进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合理化。其核心内容是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补助金,代之以一定的税源移让。但是,在几位内馈大臣最新提出的方案中,中央要减少的居然多半是地方基础教育 域的补助金,而能够节省大量财源的地方公共工程补助金却毫发无损。看来口口声声要改革的小泉内馈也认为:“ 唐僧肉”永远长在弱势群体身上。
从中短期看,推行削减地方教育补助金和消费税翻番政策,固然可能暂时缓解日本政府的财政上的燃眉之急。然而,如果日本老朽顽固的官僚政治、空洞化的产业结构、政商勾结的谈合文化以及一些陈腐的社会意识得不到相应改变,那堋仅仅吃掉这两块从国民身上强行割下来的“唐僧肉”,反而是使局势雪上加霜的饮鸩止渴之举,绝不会保佑日本财政“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