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圈点诺贝尔奖 / □ 江 湖
日期: 04年10月3期
  年一度诺贝尔奖的各个奖项的得主已经陆续公布,虽然没有出乎意外的冷门,但是引人关注的项目依然可圈可点。
  诺贝尔和平奖是最为热门的,据说今年共有194人角逐这块金牌,创造了候选人人数的最高纪录。200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肯尼亚环境保护活动家旺加里.马塔伊。马塔伊领导了“ 绿色带运动”,这一运动在非洲栽下了3千万棵树。但是,这一结果遭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在倡导和平、加强安全和结束冲突方面的核心作用可能会因此被削弱。和平奖人选向来是诺贝尔大奖中争议最多的,主要原因是评奖者的标准很难量化有点模糊。诺贝尔当年定下的标准是奖励那些在巩固民族团结、消除或降低武装对抗风险、组织或协助举办热爱和平力量大会等方面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这一标准可以推选出五花八门的候选人来。今年的人选中既有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有古巴领袖卡斯特罗,甚至还有受到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指控的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本来大家看好的得主是和解决伊拉克问题有关的人选,可是最后评委公布的结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见权威的诺贝尔奖并不受舆论的干涉和影响,他不在乎世人的异议而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可是这位作家却宣布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好像很不给评委的面子。她并不认为自己得诺贝尔奖是“ 奥地利的花环”,她与现在的奥地利政府完全保持着距离。世界上的事就是有点不可思议,朝思暮想诺贝尔的却永远无缘接近,幸运得奖的则还要退让回避,这倒从另一方面显示出诺贝尔奖评选确实是有点众口难调的。
  尽管对于诺贝尔奖见仁见智,但是人们也有这样的共识:涉及面覆盖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一个大赛,没有争论没有偏颇,那才真是奇怪的事情。实际上在自然科学奖项里公正性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是文学奖,尤其是和平奖,由于语言、意识形态等等的影响,就容易产生较大的偏颇。
  今年引起中国人较多议论的是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何院士得知美国科学家凭借量子色动力学的“ 夸克渐近自由”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中国的研究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当然,何院士也不得不感到服气,这是美国科技工作水平的体现和必然结果。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总获奖人数的70%以上。这无疑显示着美国在全球的实力和领先地位。譬如这次获得物理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从1973年论文发表,到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期间30余年的实验检验历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数十年的基础科研,不是任何一个科研者都能够忍耐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基金能够支持的。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离开诺贝尔的自然科学奖项的距离依然遥远而可望不可及。同时,在改善人权状况、国家统一大业、致力世界和平上倒是大有可为的领域。因此,人们有理由看好中国在和平奖上有所突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828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