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新格局
日期: 19年11月3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新格局


中文导报综合消息 11月12日,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广州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名侨胞代表,以及部分港澳同胞代表、内地知名企业家代表参会交流。海内外的华侨华人代表们齐聚一堂,畅谈大湾区建设;数百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代表齐聚一堂,共唱湾区建设奋进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等出席大会。



纲举目张推动广东改革开放新格局


李希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是华侨大省,侨胞众多、人才辈出,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始终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大家以这次大会为平台,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机遇,推动合作、增进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希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粤港澳三地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机遇,也为全球华侨华人共谋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纲举目张推动形成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格局。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资本、技术、人才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广东改革发展站在全新起点、进入全新阶段。希望广大侨胞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广东发展,发挥好中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共享大机遇、共建大湾区、共圆中国梦。广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为大家来粤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寻根问祖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



许又声在致辞中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对大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在广东举办此次大会对于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凝聚和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助力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

许又声表示,广大海外侨胞经济实力雄厚、智力资源丰富、商业人脉广泛,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贡献者、获益者。希望广大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互利合作;积极促进大湾区融合,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积极推动大湾区开放,为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杨健、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张荣顺,省领导傅华、黄宁生、郑雁雄、王衍诗、袁宝成,广州市领导温国辉、刘悦伦参加大会。





不参与大湾区建设会遗憾

“我从海外回到广东投资发展已经三十多年了,和一大批海外华侨华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广东的改革开放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很多侨胞朋友们成就了个人事业。”侨鑫集团董事长、世界领袖联盟亚太区主席、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周泽荣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大华侨华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难得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浪潮中,我对于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经常在大湾区跑,这里是世界上做生意最好的地方!”在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商会会长、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形成“双区驱动效应”,给港商、华侨华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参与大湾区建设会遗憾!”今年75岁的印尼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爆出“金句”。他呼吁,广大华侨华人增强凝聚力,积极融入到大湾区建设中,一起共谋发展。

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创办人及会长、英国李贞驹律师事务所董事长李贞驹很早就“嗅到”了大湾区的利好。从2017年开始,她频繁来到深圳、广州等城市,推动英国、中国香港的生物医药技术等优质科技资源在中国内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实在太多了!在大湾区内,珠三角城市人流多、市场大、制造强,配套也很完善。英国有很好的研究和资源,但找不到理想的落脚点,正好可以与珠三角形成良好的互动。”李贞驹说。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澳门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澳门人民感受得很明显,认同感、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达直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国际国内双向拓展大显身手

本届大会还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专题推介会,整理汇总对外招商引资引智以及广东鼓励支持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索引,展示了广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真招实招。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拥有广大的“朋友圈”,作为桥梁纽带的优势突出。怎样抢抓机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许多与会人士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本届大会不仅为广大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合作载体,也为全球侨商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对接平台。”许荣茂认为,侨商和港澳企业可以把握住湾区产业互补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在国际国内市场双向拓展等方面大显身手,共同推动大湾区经济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另外,可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云服务、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寻找机遇,为创业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动能。

“未来,我们将在城市建设、深港交流、智能科技、文化发展等领域继续发挥优势,助力粤港澳深度合作和融合发展。”许荣茂透露。



从香港到内地创业近20年,香港青年、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深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他介绍,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积极推动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扶持推动创业项目、企业落户大湾区,目前已服务港澳青年6000多人次。今后将开拓更多的产业基地合作,为港澳青年在天河区创新创业搭建更有高度和温度的支持平台,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引导他们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近年来,以澳门归侨总会为代表的社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中国侨联副主席、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表示,要继续大力促进粤港澳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每年“粤澳名优商品展”品牌效应,推动更多广东企业参展,携手开拓更广阔的沿线国家市场。同时,他希望粤澳两地能充分发挥智库、侨界等优势,创新粤澳合作产业园模式,推动两地在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的合作走向深入。



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加速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孙大文认为,创新人才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好向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他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针对湾区跨制度、跨体系的特色,培养“湾区通”专业化人才;围绕大湾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精准化培养对口人才;注重人才的流动化培养,推动大湾区人才的跨区域、跨领域交流合作;针对人才的培养,推行柔性化的考核方式;在人才梯队的新老交替与底蕴传承中,注重人才队伍培养的可持续化。

英国粤商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黄庆安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外国人/高级人才来华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保障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同时,加强国际传播平台建设,用世界语言对外塑造良好的湾区形象。

在李贞驹看来,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四大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她认为,各地政府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项目,而且要推进湾区范围内的制度整合,从而保障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大湾区不仅仅是区内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更是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因此,可以建立无区域障碍的内部统一市场,比如共同制造业基础、共同金融市场、共同教育市场等。”



打通华侨华人朋友圈
共唱湾区建设奋进曲

12日,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上,各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发言致辞,对华侨华人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深入,粤港各项合作驶入了‘快车道’,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若能抢抓机遇参与其中,必将能实现助力经济发展和自身事业进步的双丰收。”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说,科技创新已成为粤港合作的重要动力,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寻找机遇。他表示,广东已形成世界级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制造基地,制造业门类齐全,供应链发展相对成熟,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服务业高度发达,两地能实现产业的高度共融。

“广大海外侨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信心也更强!”侨鑫集团董事长、世界领袖联盟亚太区主席、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周泽荣表示,粤港澳是全球半数以上侨胞的故乡,“一带一路”沿线则是全球半数以上侨胞的聚居地,侨胞熟悉住在国与祖(籍)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可以推动双方更加深入地交流与合作,“侨胞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要对接、打通自己的‘朋友圈’、大湾区的‘朋友圈’、全世界的‘朋友圈’,打造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多渠道的对话交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加拿大国会议员黄陈小萍表示,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粤港澳大湾区也有自身优势。大湾区正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内外联动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更要树立全球视野的大商业思维,面向全球开放合作。“比如,广东省与卑诗省是姐妹省关系,双方投资互动将是双赢局面”。

中国侨联副主席、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建议粤港澳政府积极探讨,在大湾区背景下打造优质商贸平台,开发三地侨界资源优势,“从2016年开始,澳门归侨总会协助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邀请印尼、缅甸等国家参与‘粤澳名优商品展’,并且专门设立 ‘一带一路国家展区’,取得积极效果。今后我们将与广东省进一步配合,提升‘粤澳名优商品展’品牌效应,推动更多广东企业参展”。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作为代表宣读了大会倡议书。倡议全体海外华侨华人弘扬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作用,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促进者,成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倡议书提出,汇聚侨力,同心高唱湾区建设奋进曲;讲好故事,同心高唱靓丽湾区流行曲;敦睦乡谊,同心高唱民族复兴追梦曲;以侨为桥,同心高唱“一带一路”和谐曲。





珠三角九市组团推介大湾区利好 

12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吸引了与会海外代表认真聆听。



广州:“五个好”广纳海内外英才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以“情”开篇。他说,我们和侨胞的亲情、友情跨越大洲、大洋历久弥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家里”的大事,热切盼望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家里人”共同把大事办好。

陈志英用了“五个好”推介广州:开放度好、营商环境好、生活环境好、生态环境好、发展前景好。

他介绍,广州是链接世界的枢纽之城,陆海空铁河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备,广州港是世界第五大港口,白云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全球219个站点,是国家第三大航空枢纽,居全球第13位。同时,广州政务环境、基础设施、财政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一,广州还专门出台人才“1+4”创新政策,推出特色“人才绿卡”制度,广纳海内外英才。

在生活环境方面,广州近年来社会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一直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试点设立全国首批公办性质小学“港澳子弟班”,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开办广州校区。  



深圳:“双区驱动”再展窗口担当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跟珠三角其他八个城市相比,只有区区四十年。人年轻、城市年轻。”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首先回顾了深圳40年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战略在深圳叠加,深圳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深圳将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实现“双区驱动”,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成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区;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引进国际高端资源,按“视同境外”理念实施与港澳和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创新通关模式,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坚持“小切口带动大变局”,以企业和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为深港澳三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善搭桥、多融通,奖励规则衔接首创者…… 



珠海:勇当“桥梁”汇侨智聚侨力

“珠海将抓住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珠海市政府党组成员、横琴新区(自贸片区)党委书记牛敬介绍,珠海正以大湾区建设为“纲”,牵引带动全局工作。珠海不仅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基础、创新基础和开放基础,还有交通区位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发挥优势,“百岛之市”正加快布局珠澳高铁枢纽、广江珠澳高铁等一批重点项目,与澳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牛敬表示,接下来,珠海将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优化政策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支持华侨华人来珠发展。“珠海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桥梁和枢纽作用,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真诚欢迎和期待全球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人才来珠海发展、做客、旅行。”



佛山:“三大礼包”惠侨汇侨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介绍,佛山推出“三大礼包”,引进华侨华人优质项目、创新企业及人才。

“项目礼包”:对在佛山设立符合相关条件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批项目或超过5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佛山投资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项目,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人民币;对新设立的新兴制造业项目,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人民币;经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外资项目,可启动“一事一议”的特殊程序给予重点支持;实行财政重大贡献项目奖励,最高奖励达3000万元。

“创新礼包”:经认定为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给予每家500万元资助,并享受省级孵化器相关优惠政策;落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或基地内孵化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获奖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省市共同出资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人才礼包”:对于来佛山创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外籍配偶、子女,放宽办理签证的资格条件,提供“一卡通”服务。



惠州:“快人一步”推进市场一体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建斌以诗开场,以文化引人。他介绍,深入推进参与大湾区建设,惠州将从多方面发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加快完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融入广深港“半小时生活圈”。加快推进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朝着千万级新干线机场目标迈进。

主动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投入运行;加快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着力打造大湾区能源科技研究中心等。

加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和首期投资约70亿元的中海油/壳牌三期项目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惠东新材料产业园,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绷紧“快人一步”的效率意识,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东莞:招商引资政策含金量十足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介绍,40多年来,东莞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东莞制造”誉满全球。

东莞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中国大陆有39个工业门类,其中东莞就有36个,形成了涉及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特别是智能手机产业发达,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来自东莞。

目前,东莞结合大湾区建设和自身实际,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着力打造包括滨海湾新区、东莞国际商务区、松山湖高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创新区在内的五大战略平台,努力建设高质量载体、集聚高质量人口、培育高质量产业。

针对招商引资,东莞还专门出台了一批含金量十足的个性化扶持政策。“比如,针对外资项目,东莞安排了10亿元专项资金,奖励支持优质外资项目扩大在莞投资、进行研发创新。华侨子女读书可享受与本市户籍适龄子女的同等待遇等”。



中山:伟人故里构建湾区西翼枢纽

目前,中山有旅居全球的华侨和港澳台乡亲约100万人。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表示,中山市将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擦亮伟人故里的金字招牌,使其成为打造大湾区文化圈、增强大湾区凝聚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推动中山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把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翠亨新区马鞍岛、岐江新城、民众创新园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在打造科创引擎方面,未来三年,中山计划引进20个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

中山还将构建大湾区西翼交通枢纽,努力抢抓深中通道建设窗口期,全力以赴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加紧完善深中通道在中山登陆点的对接网络,构建“四纵五横”高速路网;深茂高铁深圳至中山、江门段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广中珠澳高铁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新中山港客运码头项目年底将竣工,投入使用后乘坐客轮45分钟可到达香港机场和中港城。 



江门:出实招引华侨华人回乡创业

江门是我国“第一侨乡”,400多万江门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利为民介绍,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江门将加强“硬联通”和“软联通”,如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融入“1小时生活圈”等;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与港澳的深度合作。

支持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江门也推动一系列政策组合。招商引资方面,出台了“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十条”等。招才引智方面,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鼓励华侨华人和粤港澳青年回乡创业创新;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布局了“联络五邑”海外服务工作站。促进生活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实施安居保障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给予生活、住房补贴等生活便利。



肇庆:建设大湾区产业新城

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介绍,在大湾区建设中,肇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区位优势,肇庆是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重要节点城市,既是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又是大湾区对接东盟的唯一陆上通道,“向东”基本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向西”已形成4小时内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的高铁交通网。

肇庆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其中,鼎湖山是中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之美誉。

肇庆还具有广阔的土地空间优势。肇庆面积约占大湾区总面积的26%,其中肇庆新区及周边可连片开发用地达800平方公里。

肇庆正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建设大湾区产业新城,完善出台肇庆“外资七条”等系列文件,已成功引进小鹏汽车、国信通、中电科等一批龙头企业。 









大美湾区 踏歌前行:彰显人文湾区魅力

12日晚,随着极具广府特色的舞蹈《鼓舞岭南》的舞起,“大美湾区 踏歌前行”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文艺晚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上演。

晚会囊括舞蹈、粤剧、器乐合奏、杂技、大湾区原创流行金曲组合等。《彩云追月》《青花瓷韵》《蓝盔行动》……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不断。嘉宾们在精彩纷呈的节目中体味湾区魅力,同温侨胞情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8504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