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最近,青少年凶恶犯罪在日本社会频发,其手段之残忍、心态之平静、理由之付阙,让人感到了难以名状的惊惧。静冈县一名年仅16岁的女高中生,用食物中放毒的方式,慢性谋杀亲生母亲,她还在网络日记里平静地记录下犯罪过程和心态,犹如看着一件杰作日渐完成,充满了把玩的心态。东京都田町市一名16岁男学生疯狂残杀了15岁的女同学,连砍50余刀。追究其犯罪动机,只是因为两人在小学和中学都是同班生,上高中后男生感到该女生明显与自己疏远了,遂引至凶杀惨案。
尽管每一代人都会慨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但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杂过、疯狂过。世界走向信息化全球化,从正面来看,有利于尽早开启孩子心智,提前培养孩子能力;但从负面来看,不断交错的价值观、日益弱化的道德观也严重混淆并滞后了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使许多人难以自我约束那些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超前的行动能力。于是,青少年恶性犯罪,成为这个时代除恐怖袭击以外的另一种社会恐怖。在美国,无差别的校园集体枪杀事件时有所闻;在中国,大学生为口角龃龉而惨杀室友或校友者绝非个例;在日本,缺乏动机的偶发性恶性犯罪也是防不胜防,从“酒鬼蔷薇少年”到“投毒害母少女”,一路走来,展示着这个社会的每况愈下。
当前,青少年犯罪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成为全球化后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时代课题。客观上讲,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影响至深;主观上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责任更重。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最近在一篇《文化是什么?》的长文中提到:“青少年到网吧里消磨大量时间,成人们摇头。但是一个社会究竟给这些青少年什么选择?有没有多元而活泼的青少年文化让他们驰聘想象?有没有完整的艺术教育让他们陶冶品格?有没有全民体育的制度和运动环境让他们去健康自然的环境里发泄精力?有没有全面的奖励措施引青年进入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刺激他们自己的创作?也就是说,有没有全套的硬件软件措施,培养下一代用美感、品味和见解,来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文化政策。”
显然,缺乏明确的文化政策引导,放任自流的信息泛滥──那种菁芜并存、泥沙俱下的状态,对如今的孩子来说是幸焉不幸,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当今时代的实际状况是,随着流行文化、游戏文化和时尚文化对孩子稚嫩心灵的全面侵蚀和占领,年轻一代正显示出心灵幼稚化、形象卡通化、思想冲动化、感情脆弱化、行为暴力化、心态游戏化、精神非理性化、生活孤独化等令人忧虑的倾向。提倡冒险和体验的社会风气又让他们敢于尝试一切新鲜的、出格的行动内容和行为模式,于是父母与下一代的思想代沟提前出现,个人与社群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试想,那些缺乏关心和交流,拒绝沟通和理解,让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幼稚灵魂,最后结出变异性社会恶果,显然不是无迹可寻的。
一??貌似正常的孩子,他(她)的?刃恼嬲?谙胧颤N?他(她)在人前人後能否?光健康如一?这是困扰现代父母的心灵之疾,也是华人父母面对的重大挑战,更应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启发重点。现代教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综合性的心灵交流和思想沟通,整体性的修养提升和人格塑造,在本质上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否能够完全社会化?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成长的整体工程中所占比率究竟是应该上升还是下降?这些问题更值得现代父母,尤其是为生存和发展而在异国打拼的华人父母们深思熟虑。
面对恶性青少年犯罪频频发生,除了显示惊慌恐惧的表情,做出“想不到”“不理解”的表态以外,我们更应该反思责任何在?反思的目的不是推诿而是承担,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才能使时代更有文化、社会更加安全、个人更为健康。
你知道孩子内心真正想什么?
日期:
05年11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4485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