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石原的大嘴巴 / □ 海风
日期: 03年07月4期
  中国人很不喜欢两个大嘴巴,一个是李大嘴巴,另一个是石原大嘴巴。前几年,李登辉在政界活跃一时,经常就中台关系发表一些“ 跑调”的言论,这些言论不仅让中国方面愤怒不已,也让一向关注国际事务的美国这位老大头疼难受。因而李登辉荣获了两个爱称: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和IBM(International Big Mouth)(国际大嘴巴)。
  现在,李登辉几乎销声匿迹,那些言论也有些烟消云散的味道了;而另一位大嘴巴还在喋喋不休,那就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这不,这位大嘴巴最近又在大放厥词:“支那”不是一个坏词语,应该正常使用;应该把“支那人”遣送回去;“支那人”很可能会绑架日本政要的子女,他甚至提出了财政方案:削减对华援助作为遣返经费。
  先说“支那”。“支那”就是CHINA的一种音译,这个词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前,确实是用来指称中国的。比如,梁启超当年有一个笔名就叫“ 支那少年”;黄兴等人当年创办了一个刊物,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1907年,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保存的毕业纪念册中《鸿迹帖》第四卷中,有62人附记了自己的籍贯,其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记国号者:25人。
  近代历史上中国连遭羞辱,尤其是1894年甲午一战,清朝海军全军覆没,日本人高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的口号声传来,“支那”这个词汇,开始渐渐加入了失败後的屈辱感。说到底屈辱是与落後失败连在一起的,中国人对“支那”这个称呼的反感,其心理基础,是一种伤疤被揭开时的疼痛感。石原,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很 解“支那”一词的历史由来。中华民国成立以後,已经明确地照会世界各国,中华民国(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为正式国号,简称中国,“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1946年,中华民国代表团访问日本,用“ 命令”的方式告知日本外务省,今後不许使用“ 支那”来称呼中国。但是,日本的民间,并没有因此中断延续了多年的称呼,因此有些人一直继续使用“支那”这个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就此事明确地照会过各国,虽然无案可查,但是遵循著历史的自然延续法则,此一命令,也应该适用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上,到1969年为止,日本已经基本上统一了认识,不再使用“支那”来指称中国了。那堋,今天来看石原的说法,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作家,又是日本政界的重要成员,他也确实该管一管自己的大嘴巴了。
  至於该不该遣返“支那人”,我觉得石原至少说对了一半。发生在日本的恶性犯罪中,一部分“ 伟大”的中国人民确实难辞其咎。这一点我们也不必护短,我本人对这部分中国人也心怀戒备。所以我认为,石原这句话应该加上一个限定,“遣返那些犯罪的中国人”,那样我就举双手赞成。
  “支那人”会不会绑架日本政要的子女?我觉得石原有些杞人忧天。中国人的犯罪者,大多数是那些没有身份的偷渡者,他们为了谋生铤而走险,但是其行为还是有一个限度的。再说,他们有机会结识政要的子女吗?假如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中日关系恐怕真要改写了。
  总的来看,石原也是大嘴巴的老脾气,但是客观地说,他已经年纪老迈,不会在政坛上有太大的作为。他的言论之所以流传,只是日本言论自由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已。中国人对此往往过分敏感,也是中国国内政治气候的 要而已。石原的角色,用中国人的土话说,叫做“煮烂的鸭子,就剩一张嘴了”。中国外交部还要为此召开记者会,对他大加谴责之类,我看,大可不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4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