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小泉放弃8.15靖国参拜的背后
日期: 05年08月4期
  ■ 刘柠(北京,独立撰稿人)
  在中国各地官民高调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从8月14日到15日,包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和自民党代理干事长安倍晋三在内的近50名国会议员、政治家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下的靖国神社。值得注意的是,日相小泉纯一郎并没有在“终战日”参拜靖国神社,而是出现在东京千代田区的另一处战殁者追悼设施,并为战殁者献了鲜花。
  日本首相小泉在战败纪念日的谈话,由内阁会议作出决定。这是自1995年村山内阁以来的首次。对于备受关注的历史问题,小泉谈话大致沿用了迄今为止日本政府作出的最高调的“村山谈话”的整体表述,但“村山谈话”中的个别词句被小心翼翼地过滤、置换(如“国策有错误”、“摒弃自以为是的国家主义”及“彻底销毁核武器”等措辞均未出现),代之以对日本战后走过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国际贡献的自我评价与肯定。
  尽管在历史认识上,未超越10年前“村山谈话”的水平,但“小泉谈话”的基调还算健康、善意,差强人意。对此,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日本右翼的笔者愿意给与积极的评价。小泉此举,包含了对不久前由日本朝野党派联合起草的、在对“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的表述上大幅倒退的“战后60年国会决议案”的矫枉、纠偏的良苦用心,同时也以此来规避“9.11”大选的风险。
  毋庸讳言,日本在诸如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等战后遗留问题上,一向有“两面性”。如果认为小泉放弃“终战日”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发表高姿态谈话,是其改弦更张、立地成佛的表现,肯定是幼稚的,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事实上,今天包括小泉在内的日本政治家,几乎不太可能在历史问题上屈从外部压力。因为,总保守化是日本的主流社会思潮,而一个“总保守化”的日本,需要并呼唤敢于对外说“不”(当然除了美国)的政治强人。所以,小泉只不过是从“9.11”的“大局”出发,把有可能增加大选不确定性的矛盾暂时顺延了一把而已。
  小泉的真正关怀,依然是邮政民营化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有二:其一,作为标榜“构造改革”而上台的首相,四年来,除了在日美安保、有事法制等宪政方面作出了一系列举措,使日本的“普通国家”化进程得以大大推进外,在经改上,几乎一筹莫展。邮政改革正是最大的构造改革课题,也是当初小泉郑重向国民承诺的改革目标。现在,小泉感到下台迫近,变得有些焦虑,求成心切;其二,小泉作为战后数二数三的“长期政权”,在政治上属于有抱负的“战略型宰相”。彻底改革日本公务员制度,推行“大社会,小政府”是其政治理想。而如何把邮政系统,这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城乡,累积资金多达331万亿日元(3万亿美元)的天字第一号巨无霸政府性金融机构,变成半官半民或纯民营企业,无疑是小泉“构造改革”的开局。
  此局成败与否另当别论,仅就政治理想的高远和宏大叙事而言,确实已然超越了“泡沫经济”以来所有的政治家,甚至足以成就“怪人小泉”挤进战后最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行列也未可知。对此,小泉自己似乎也有直觉。邮改成了当下日本最大的“政治正确”。民调表明,小泉解散众院后,其支持率不降反升的事实透露了一个乐观的信号。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04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