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日中友好七团体举行的欢迎前国务委员、外交部长、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名誉顾问唐家璇访日招待会,3月12日在东京隆重举行。唐家璇在招待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日本各界友人为中日友好作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评价和衷心感谢, 并希望抱有危机意识,加紧培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以下是唐家璇讲话摘要。
今天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我的老朋友,见到大家,使我感慨万千。对于中日友好七团体对我的邀请和招待,我表示深切地感谢。在这里能和新老朋友一起畅谈友谊,加深民间交流,使我非常感激。
在我漫长的外交生涯中,日本是我接触最深的一个国家,回顾我亲生经历的中日间战后所走过的历程,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能有今天这样另人瞩目的发展,是在老一代政治家英明决断和中日友好团体认真细致的工作中实现的。我确信正是民间交流,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底流。日中友好七团体长时间来,抱著中日友好的强烈信念,始终站在中日友好的最前线,为建立中日友好的基础奔走竭尽全力,在两国关系的恢复、改善和发展的过程的广阔领域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等友好团体,克服各种障碍,开辟了民间交流的途径,以民促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日中关系的正常化,作了扎实的准备工作。正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几年以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遇到了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困难局面,中日友好七团体再次站在前头,巩固两国人民长久友谊的标志,为打开停滞不前的两国关系,发挥了重要、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无限怀念松村谦三、高崎达之助、田中角荣、大平正芳、古井喜实、宇都宫德马、藤山爱一郎、伊东正义等对中日友好做出历史贡献的老一代政治家,无限怀念在中日经济、贸易发展中留下巨大业绩的稻山嘉宽、冈崎平太、木村一郎等经济界的的先辈,无限怀念中岛健藏、井上靖、团伊玖磨、平山郁夫、清水正夫等为中日人文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界的人士。在这里,我还要衷心感谢在战后数十年中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所有的各界人士。
各位朋友,作为两国政府和各界相关人士积极努力的结果,在中日国交正常化的38年里,虽然有时也有迂回,但是从总体上看,是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中日国交正常化当初,中日间的贸易往来只有每年10亿美元,人员交流每年只有1万人,而到2009年,中日的贸易额已超过2288亿美元,人员交流达到550万人次,这就是说,每天有1万5000人往来于中日之间,这样的事情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双方的互相需求增大,双方的互相依存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的发展是有利的,日本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的改善联系在一起,中日间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以互利互助,共同发展为目标,为推动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日的政治关系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中日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想在这里谈一下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访日之际,双方签订的中日间的第四个政治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双方指出:双方互相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这是中日两国所做出的战略决断,标志著中日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去年9月,日本进行了政权交替,诞生了鸠山内阁。鸠山首相确认了这样的外交理念:对于与日本价值观不同的国家,要在承认对方立场的同时,追求共存共荣的友爱关系,鸠山首相还强调,中日应该成为东亚合作的中心。我们也留意:鸠山首相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张。鸠山政权打出的新政策,使我们看到了鸠山政权重视中日关系、重视亚洲的姿态,这对强化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使日本在亚洲发挥更大的作用都是有利的。现在世界的各种框架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亚洲的一体化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朋友们,现在已进入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日关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著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中日友好团体担负著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而作为中日友好协会,要和日中友好七团体一致向前,发扬传统,发挥友好团体的长处和利点,对应形势的变化,积极进取,积极创造新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平台,扎扎实实致力于使交流更加充实,双方政治上的信赖关系更加强化,双方的国民感情进一步改善,根据双方各种交流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化时代双方交流的纽带,要抱有危机意识,培养中日友好的接班人并扩大友好组织和友好团体。
邓小平先生说:要建立中日友好的百年大计和千年大计,我希望在子子孙孙友好下去的宏大目标指引下,从事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做进一步的努力。
(本报记者 张石采访整理)
今天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我的老朋友,见到大家,使我感慨万千。对于中日友好七团体对我的邀请和招待,我表示深切地感谢。在这里能和新老朋友一起畅谈友谊,加深民间交流,使我非常感激。
在我漫长的外交生涯中,日本是我接触最深的一个国家,回顾我亲生经历的中日间战后所走过的历程,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能有今天这样另人瞩目的发展,是在老一代政治家英明决断和中日友好团体认真细致的工作中实现的。我确信正是民间交流,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底流。日中友好七团体长时间来,抱著中日友好的强烈信念,始终站在中日友好的最前线,为建立中日友好的基础奔走竭尽全力,在两国关系的恢复、改善和发展的过程的广阔领域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等友好团体,克服各种障碍,开辟了民间交流的途径,以民促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日中关系的正常化,作了扎实的准备工作。正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几年以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遇到了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困难局面,中日友好七团体再次站在前头,巩固两国人民长久友谊的标志,为打开停滞不前的两国关系,发挥了重要、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无限怀念松村谦三、高崎达之助、田中角荣、大平正芳、古井喜实、宇都宫德马、藤山爱一郎、伊东正义等对中日友好做出历史贡献的老一代政治家,无限怀念在中日经济、贸易发展中留下巨大业绩的稻山嘉宽、冈崎平太、木村一郎等经济界的的先辈,无限怀念中岛健藏、井上靖、团伊玖磨、平山郁夫、清水正夫等为中日人文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界的人士。在这里,我还要衷心感谢在战后数十年中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所有的各界人士。
各位朋友,作为两国政府和各界相关人士积极努力的结果,在中日国交正常化的38年里,虽然有时也有迂回,但是从总体上看,是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中日国交正常化当初,中日间的贸易往来只有每年10亿美元,人员交流每年只有1万人,而到2009年,中日的贸易额已超过2288亿美元,人员交流达到550万人次,这就是说,每天有1万5000人往来于中日之间,这样的事情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双方的互相需求增大,双方的互相依存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的发展是有利的,日本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的改善联系在一起,中日间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以互利互助,共同发展为目标,为推动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日的政治关系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中日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想在这里谈一下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访日之际,双方签订的中日间的第四个政治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双方指出:双方互相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这是中日两国所做出的战略决断,标志著中日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去年9月,日本进行了政权交替,诞生了鸠山内阁。鸠山首相确认了这样的外交理念:对于与日本价值观不同的国家,要在承认对方立场的同时,追求共存共荣的友爱关系,鸠山首相还强调,中日应该成为东亚合作的中心。我们也留意:鸠山首相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张。鸠山政权打出的新政策,使我们看到了鸠山政权重视中日关系、重视亚洲的姿态,这对强化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使日本在亚洲发挥更大的作用都是有利的。现在世界的各种框架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亚洲的一体化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朋友们,现在已进入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日关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著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中日友好团体担负著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而作为中日友好协会,要和日中友好七团体一致向前,发扬传统,发挥友好团体的长处和利点,对应形势的变化,积极进取,积极创造新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平台,扎扎实实致力于使交流更加充实,双方政治上的信赖关系更加强化,双方的国民感情进一步改善,根据双方各种交流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化时代双方交流的纽带,要抱有危机意识,培养中日友好的接班人并扩大友好组织和友好团体。
邓小平先生说:要建立中日友好的百年大计和千年大计,我希望在子子孙孙友好下去的宏大目标指引下,从事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做进一步的努力。
(本报记者 张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