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总统”布什获胜
凝聚美国政治文化的心理特色
在这次选举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双方都花费了数亿美元资金动员选民,攻击对方。布什在南部、西部的共和党地盘获胜,而克里则在东北部和西海岸的民主党地盘压倒布什。在势均力敌的中西部地区,布什在竞选策略上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和机智。在选战最激烈的佛罗里达州,布什利用现职总统拥有的财政资源,对多次遭受热带低气压带来的暴风雨袭击的该州投入了大量财政援助和物资支持,使他在该州大获全胜。在上次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获胜的新墨西哥州,中南美移民是决定胜负的主要选民。本次布什在那里用中南美移民通用的西班牙语进行演说,并许愿如果连任,一定改善移民政策。他的做法终于感动了该州选民,使他在4年前的“失地”雪辱,战胜了克里。
在政治主张上,虽然克里攻击布什对伊拉克出师无名,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但是布什以反恐总指挥和“战时总统”为招牌,不断强调“9.11”在美国人心中制造的难以愈合的创痕,强调“没有了侯赛因政权,美国将更安全,世界将更安全”。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指出:“就美国的政治文化来说,当美国面临挑战时就会空前团结。布什正是利用并夸大了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挑战,才凝聚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心理特色。”
从另一个方面看,经过了自由的泛滥,呈现了艾滋横行、家庭崩溃景象的美国,正在向传统的基督教回归。以基督教徒自居的布什和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克里相反,反对同性恋婚姻和堕胎等,这使他赢得了不唱高调、喜欢平民倾向的保守主义选民的支持。舆论认为:这次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是化妆成“保守的平民主义”的布什战胜了化妆成“自由主义精英”的克里,尽管他们都是出身于新英格兰地区的贵族。
二、中国欢迎布什当选
在确定布什已当选的11月3日(华盛顿时间),虽然票还没有最终开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致电祝贺乔治.W.布什当选,连任美国总统。胡锦涛主席在贺电中表示,自你任总统以来,中美两国在众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中美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我期待着继续与你一起,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金灿荣分析指出:中美关系在第一届布什政权时比较消极,当时布什将中国看成“竞争对手”,发生海南撞机事件以后落入低潮。“9.11”事件发生后,中美双方展开了反恐合作,也在其它方面展开了安全合作,逐渐回到了正常状态。到了第一届布什政权的后半段,用布什的说法,中美关系变成了“合作的、建设性的、坦诚的关系”。布什连任后,将延续后半期的对中政策。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布什政权也越来越向中国倾斜。在美国大选临近的10月24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中国,他在10月25日接受凤凰电视台采访时对他所说的“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做了更具体的解释。他说:“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也不享有作为国家的主权,这是我们的政策,而且是坚定不移的政策。”
这是继去年12月布什公开批评陈水扁以来,美国对“台独”的又一次重拳出击,也是布什政权在大选前在台湾政策上向中国“放话”。台湾当局尽管恼羞成怒,但外长陈唐山也承认:这是目前美国对台湾所说的“最重的一句话”。据说,布什政权对陈水扁阳奉阴违很不满意。在今年陈水扁发表“双十讲话”前,曾把原稿传给美国方面看,但在美国同意以后他又添加私货,写进了“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字样。鲍威尔发言,就是对他的“小动作”做出回击。相比之下,克里在竞选时谈到台湾问题言称“一国两制不适合台湾”等等,他的对台政策远不如布什政权明朗。
在经贸上,主要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共和党执政,会比代表着小企业和劳工利益的民主党执政,更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来源于低附加价值产品的低廉价格对美国中小企业的工人就业造成打击。而目前中美贸易发展势头很好,今年1-9月双边贸易额已达1200亿美元,美国对华的出口也达到了40%,基本态势是积极的,不会有大问题。总之,今后一个阶段的中美关系,不会像中日关系那样“政冷经热”,而是会沿着“政热经热”的方向顺利发展。
三、布什连任有利于中日关系稳定
日本政府也非常欢迎布什连任。对在党内基础薄弱的小泉首相来说,和布什总统的个人信赖关系是他最大的后盾。同时,布什当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稳定。首先,克里若赢得大选上台,将履行他的竞选诺言,会尽早结束横竖不属于他的责任的伊拉克战争,从而缓解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浪潮。这样反而会促使美国早日正视并对付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将利用其在日本的基地,把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作为战略重点,加速实现美国“战略南移”的计划,这必然会造成中日间在军事上的紧张气氛。另外,克里主张在朝鲜问题上重视美朝两国的交涉。日本外务省人士担心:如果克里当选,可能会推进美朝交涉,而把日本关心的绑架问题抛在脑后。如果日本被抛出朝鲜问题核心交涉圈,中国对日外交就缺少了一个重量级砝码——中国牵着朝鲜这个浑身是刺的小兄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外交大戏”很可能无果而终,匆匆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