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在当前中国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中国股依然受到日本投资者的青睐。8月18日,大阪证券交易所透露,该交易所已经和中国的上海(沪市)、深圳(深市)两大证券交易所连手,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和市场运作信息交换达成基本合作意向。同时,亚洲股市龙头老大、日本国内股票交易最集中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原本预计吸引四家中国企业来日上市,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推延。事实上,在投资中国股的热潮中,一大批中国企业无需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也能从日本民间大量融资--东证对此暗自叫苦。
据东京证券交易所新上市企业后援负责人白桥弘安统括课长介绍,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股市崩溃后,日本股市死气沉沉,外国在日上市企业已从1991年的127家锐减到如今的34家,不及全盛期的三分之一,外国股票的交易量只相当于高峰期的百分之一。股市空洞化困扰着日本证券市场。目前,东证在极力设法挽留上市欧美企业的同时,已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中国企业。1996年底,日本大藏省就与中国证监会交换了金融合作?n。1997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大藏省又先后与中国证监会签署了意向书和备忘录,为中国企业来日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然而,当初有志成为第一个在东证上市的中国企业天津夏利,却在上市前夜因故放弃,让东证空欢喜一场。此后2003年初,东证与中方合作,在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中国企业东证上市说明会",吸引300多中国企业人士出席,与会者对在日上市表现相当关注。然而一年过去了,中国企业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东证摸不着头绪。原本预计在东证上市的四家中国企业也推延上市,今后是否上市也不得而知。
另外,近期宣布计划在东证上市的香港新华财经公司,实际上只是拥有中国资本的香港企业,最终能否顺利上市,以及上市后能否维持活跃交易等,业内人士尚表怀疑。 有趣的是,不少中国企业没有选择在日本上市,但他们并没有忽视日本雄厚的资金实力。于是,非上市融资方式已成为近年中国企业吸收日元资金的主要管道。白桥弘安认为,非上市融资方式虽然影响了东证吸引中国企业直接在日上市,却启动了市场。东证无权干涉日本证券商在日本为中国企业筹资招股,只能对此表示不满。据日本最新统计资料,自2002年7月以来,中国银行(香港)、中国电信、中国钢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后纷纷来日本募集资金,目前已在日筹资总计1023亿日元。
在日华人资产运用顾问邱永汉先生介绍说,在1999年和2000年高科技股井喷时,很多欧美IT企业跑到日本来大量招股筹资,风行一时,而现在几乎绝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日本各界对此日益关注,投资人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增长魅力,投资热情逐年高涨,日本的投资市场开始流行"中国概念"。尤其是那些经历过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高速增长的中高年日本投资人,对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及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时日本经济起飞、股市兴旺发达的景象仍然记忆犹新。他们从切身经历出发,确信中国企业的股价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一起起飞。
日本投资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热望,与中国企业海外筹资的需求一拍即合。日本的证券商也乐得在日本为中国企业招股。投资人小泉铁造于1990年辞去会社职员工作,从1994年开始以80万日元起家投资中国股,至今已有中国股总资产达1亿日元。阿部亨士投资中国股10年,资产增加了8.6倍。近来,中国经济软着陆,并没有影响日本人投资中国股热,各种介绍中国股热的书籍杂志依然如火如荼,在各家书店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目前,最受日本投资人欢迎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华能国际电力、招商局国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北人印刷机械、康师傅等26种中国企业股。
白桥弘安表示,东证没能获得买卖中国优良股的机会,不利于投资人的长期利益。今后东证1部、2部的外国股将合并,并全力吸引中国企业来日上市,让中国企业成为日本交易所的热门客。
据东京证券交易所新上市企业后援负责人白桥弘安统括课长介绍,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股市崩溃后,日本股市死气沉沉,外国在日上市企业已从1991年的127家锐减到如今的34家,不及全盛期的三分之一,外国股票的交易量只相当于高峰期的百分之一。股市空洞化困扰着日本证券市场。目前,东证在极力设法挽留上市欧美企业的同时,已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中国企业。1996年底,日本大藏省就与中国证监会交换了金融合作?n。1997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大藏省又先后与中国证监会签署了意向书和备忘录,为中国企业来日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然而,当初有志成为第一个在东证上市的中国企业天津夏利,却在上市前夜因故放弃,让东证空欢喜一场。此后2003年初,东证与中方合作,在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中国企业东证上市说明会",吸引300多中国企业人士出席,与会者对在日上市表现相当关注。然而一年过去了,中国企业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东证摸不着头绪。原本预计在东证上市的四家中国企业也推延上市,今后是否上市也不得而知。
另外,近期宣布计划在东证上市的香港新华财经公司,实际上只是拥有中国资本的香港企业,最终能否顺利上市,以及上市后能否维持活跃交易等,业内人士尚表怀疑。 有趣的是,不少中国企业没有选择在日本上市,但他们并没有忽视日本雄厚的资金实力。于是,非上市融资方式已成为近年中国企业吸收日元资金的主要管道。白桥弘安认为,非上市融资方式虽然影响了东证吸引中国企业直接在日上市,却启动了市场。东证无权干涉日本证券商在日本为中国企业筹资招股,只能对此表示不满。据日本最新统计资料,自2002年7月以来,中国银行(香港)、中国电信、中国钢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后纷纷来日本募集资金,目前已在日筹资总计1023亿日元。
在日华人资产运用顾问邱永汉先生介绍说,在1999年和2000年高科技股井喷时,很多欧美IT企业跑到日本来大量招股筹资,风行一时,而现在几乎绝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日本各界对此日益关注,投资人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增长魅力,投资热情逐年高涨,日本的投资市场开始流行"中国概念"。尤其是那些经历过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高速增长的中高年日本投资人,对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及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时日本经济起飞、股市兴旺发达的景象仍然记忆犹新。他们从切身经历出发,确信中国企业的股价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一起起飞。
日本投资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热望,与中国企业海外筹资的需求一拍即合。日本的证券商也乐得在日本为中国企业招股。投资人小泉铁造于1990年辞去会社职员工作,从1994年开始以80万日元起家投资中国股,至今已有中国股总资产达1亿日元。阿部亨士投资中国股10年,资产增加了8.6倍。近来,中国经济软着陆,并没有影响日本人投资中国股热,各种介绍中国股热的书籍杂志依然如火如荼,在各家书店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目前,最受日本投资人欢迎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华能国际电力、招商局国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北人印刷机械、康师傅等26种中国企业股。
白桥弘安表示,东证没能获得买卖中国优良股的机会,不利于投资人的长期利益。今后东证1部、2部的外国股将合并,并全力吸引中国企业来日上市,让中国企业成为日本交易所的热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