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纪念胡耀邦90诞辰发政改先声
日期: 05年11月4期

   本报讯(记者 张石)中共中央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胡耀邦的一生做了全面肯定。舆论分析认为,中国在胡耀邦逝世后16年来首次举办全面肯定胡耀邦的纪念会,透露了中国在经济改革取得全面发展后,决心突入政治改革的信息。同时,当年成为胡耀邦下台原因之一的胡耀邦外交路线,特别是对日外交路线也在得到重新评价。

纪念座谈会透露胡锦涛政权改信息

   曾庆红在座谈会上,从胡耀邦的革命经历、组织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组织和领导平反冤假错案、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工作、制定外交路线等多方面肯定了胡耀邦的一生功绩,称其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曾庆红讲话对1987年1月胡耀邦被迫辞去总书记一职,并顶下“纵容自由化”、“破坏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等罪名只字未提,一些党内外自由派人士对此次纪念活动感到满意。党内自由派代表、毛泽东原秘书李锐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他认为座谈会开得非常成功。他说:“大家讲得很好,对胡耀邦的一生,特别是对他改革开放以后做的几件大事,例如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讨论以及经济改革等评价很高,而且是全面的评价。我听得很满意。”更有自由派人士认为:这是中共第四代领导向外界发出的一个强烈信息──中国已走出16年前那场政治风波的阴影。或者说,本届中央委员会已同“六四”事件毫无关系,中共准备向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突进,18日的纪念会表明,只要时机成熟,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从最近种种动向来看,目前中共的确已经认识到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严重滞后已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和潜在危机,民主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年9月初,胡锦涛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法律大会的发言中,一连6次强调了民主;10月8日召开的五中全会明确的第三项任务,就是“政治民主”;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题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陈述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计划和步骤,这是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信号。
   胡锦涛要完成胡耀邦未竟事业——政治改革,必须先完成组织布局。召开纪念胡耀邦90诞辰座谈会,也与“十七大”组织布局有关。胡锦涛在十六大四中全会上完成全面掌权的第一步后,又展开了第二步,他由易而难,重塑基础,开始省部级人事调整。一年来的调整出乎意料地顺利,江泽民人马迅速削弱,走马换将是清一色团派,但此时胡锦涛的战术还是“围城打援”,没有动中央要害部门。8月底,他欲动用重要棋子——原团中央第一书记、现辽宁省委书记,他的同乡密友李克强,准备将李上调中央,让他接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办主任之职,成为掌管中央最高领导安全的“九门提督”。没想到这一人事安排在五中全会受挫,这使胡锦涛深感团派在党内的地位还有“名不正言不顺”之虞。本次在胡耀邦90诞辰之际纪念这位团派“开山鼻祖”,在“十七大”前藉胡耀邦在党内和全国无可动摇的威信,为胡正名也为团派正名造势,可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另外,纪念胡耀邦座谈会召开的18日,正值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一天。中共了解到美国对中政策已发生根本转变:9月21日,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者之一、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发表讲话说:现在到了突破实施30年之久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时候了。过去,美国仅仅鼓励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现在需要鼓励中国成为负责的“利害关系人”。 “封闭政治不会是中国社会的永久特征”。据说这个讲话是胡锦涛和曾庆红的智囊郑必坚、曾办主任施志红与美国长期磋商的一个文本,现在成为美国从外部促进中国民主化的公开表态。布什访华之前,在日本京都发表演讲时也重点提出促进中国民主自由的问题,而中国在布什访华前一天安排纪念党内自由民主的首倡者胡耀邦,正是对美国的一个表态,那就是:虽勉为其难,愿与君携手。


胡耀邦对日外交再获认识

   1987年1月16日,一贯穿西服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张宏民换上了俨然的人民服,宣布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而其原因,是“违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所谓“违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之说,除包含胡耀邦对学生“自由化”行为的纵容外,还包括他“擅自邀请三千日本青年访中”和“独断专行”的对日政策。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招待3000日本青年访中这样巨大的工作,没和党的领导集体商谈而擅自做出个人决断,违反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他还指责胡在1986年对访中的中曾根进行家宴招待“无意义”(不是中曾根访中“无意义”,可能指私人招待形式“无意义”)。本次在纪念胡耀邦90诞辰座谈会上,曾庆红虽然没有直接肯定胡耀邦邀请3000日本青年之举,但对胡耀邦的外交路线却给予了至高评价。曾庆红说:“他坚持党的外交方针政策,积极推动新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工作开创新局面。他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明确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为恢复和发展我们党同外国一些政党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对邓小平批判胡耀邦对日外交的“扬弃”,而另一些现职领导人的回忆和谈话,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3年11月25日,访日的胡耀邦和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举行会谈。会谈中,胡耀邦提出了加强中日两国人民间的交流、尤其是加强青年交流的看法。第二天上午,胡耀邦在东京NHK大厅对4000多名日本青年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正式提出中国将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中曾根康弘没有出席胡耀邦的演讲,但他在场外收听了胡演讲的实况,胡的表态让他感到吃惊。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以为听错了,是300人,结果是3000人,真是大吃一惊,这真不愧为中国宏大的气魄。”
   22年过去了,这次遭到各种非难和攻讦的3000名日本青年访中活动,已显示出巨大的历史意义。当年到中国访问的青年,如今已经成长为日本朝野对华友好的重要力量。参加这次访问组织工作的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常务理事酒井诚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现在的广岛县知事藤田雄山,就是当时3000日本青年中的一个,他积极促成了广岛县和中国四川省结成友好省县。
   很多日本人认为,3000名日本青年访中,几乎改变了整整一代人对中国的印象。1985年以后,中曾根康弘之所以能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就是鉴于当时由3000名日本青年访中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中日友好的热潮,并感念胡耀邦在家中“集山珍海味,举家欢迎”的深情厚意。
   酒井诚告诉记者,在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的带领下,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今年11月访问了中国。11月2日,他们见到了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他们向中国方面提议:鉴于现在日中国民感情正在变得冷淡,我们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举行再现3000名日本青年访中的活动,3000名也可以,1万也可以。周强和蔡武都非常赞成。周强表示:在现在的状况下,开展大规模的青年交流,包括大学生和高中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非常赞成。蔡武说:“1984年招待3000名日本青年访中时,我也是负责人之一,那时的3000人交流,使中日友好的理念和信念在青年心中生根开花,意义非常重大。”他们的谈话,全面肯定了3000人访中的历史意义,也意味着胡耀邦强调交流,以情动人的对日政策依然有现实意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462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