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官方淡化“七七”纪念 / 华人学者认为是自信的表现
日期: 03年07月3期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在令人注目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66周年纪念日,中国有代表性的官方媒体如《人民时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都没有刊登纪念文章和历史图片。海外舆论指出这是中国淡化历史问题,展现中日关系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在中日改善关系的大背景下,如何解读这种现象,令人关注。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在日中国人学者朱建荣和金熙德先生。
  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代表朱建荣先生认为,一方面,中国高层在对日政策上尽量朝前看,把握宏观方向,不再纠缠於历史细节;另一方面,中国民间有了更多自由的声音,一部分对日言论比较激烈,其实也分担了对日警戒的功能。过去,中国和日本都有大国的自负,也各有自卑。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曾以美国和日本为对手,但随著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上升,中日之间基本上达到了战略平衡,日本已不可能单独威胁中国,日本只有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才可能对中国发生影响。所以,近年来中国的对日政策表现出应有的自信。这种变化,在江泽民时代已经发生,现在的胡锦涛政权继续这一调整的过程。中国的政策机构,外交部门,还有报道单位,都以促进中日友好合作为前提,没有必要在每一个历史纪念日都刻意表现得大张旗鼓。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金熙德先生指出,中国官方媒体对“七七”、“九一八”等纪念日的低调谨慎处理,在过去几年里是一贯的。今年的报道文字数量减少,只是量的变化,不是质的变化。中国国内一致认为日本近年来走向保守化,右倾化,在这一点上没有异义。区别只在对应方法上。不对应或过激对应,都不利於发展中日关系,只有谨慎对应,以最佳方式表达中国的立场,才是明智而有效的——这也是中国的对日政策部门和外交部门正在做的工作。中国对日政策调整,从90年代後期至今,一以贯之。海外舆论过於关注新老 导层交替之後的变化,并用放大镜去看待这些变化,做出一厢情愿式的夸大化解读,不可取。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18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