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情铺路,直探“九二共识”底线
“胡宋会”再颂确认“九二共识”
亲民党是成立不过四、五年的新党。国民党与共产党有几十年恩怨,如能“相见一笑泯恩仇”,国共间有很多“共同战斗”的“旧”可怀。亲民党却没有这个优势。为了打造两党之间的连接纽带,宋楚瑜不是以“两党情”,而是以更宏大的“中华情”铺路。
宋楚瑜第一站去西安拜黄帝陵,和国民党比谁在中国“根更深”,他还利用自己的语言天才,“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哪儿就讲哪儿的方言。5月5日到达咸阳机场,他用陕西方言说:“我为啥,皮肤是黄黄的,都是炎黄子孙。”到上海,他用上海话夸经济发展“老好老好”;5月11日上午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开场就说:“听到顾校长刚才的一番赞美之词,套句北京话,听到之后,忒高兴了。”这不仅显示了中华之情融入血液,也显示他对中华文化“颇下了一番工夫”。宋楚瑜还巧妙地安排在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和87岁的老母亲胡窕容一起在湘潭老家“会师”祭祖,更显示了他把中国看作是祖国母亲的情怀。
宋楚瑜的做法果然得到了大陆方面的激赞。5月12日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宋楚瑜一行。
开场就说:“这几天,宋主席一路走来,反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我同样认为两岸同胞同根、同族、同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由于国共两党有恩更有怨,谈不好就会钩沉旧怨,因此连战访大陆时对“中华民国”的表述十分谨慎,以至于上演了胡锦涛戴黄点红领带象征“五星红旗”,连战戴白点蓝领带象征“青天白日”的迂回的“各自表述”之剧。亲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没有历史包袱,对中华民国的表述也就更大胆,更具有现时态。如在拜黄帝陵宋楚瑜宣读祭文时,祭文中有关“中华民国五月六日”,当初拟稿时曾拿掉,宋楚瑜朗读祭文时,脱稿自己加上这一段。连战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及中华民国的婉转表述,宋楚瑜对中华文化充满游子般冲动的拥抱和他对中华民国更直接、更大胆的表述,也促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承认“一个中国”这个大前提下的“中华民国”概念,是连接两岸历史与法统的纽带,也是台湾人民团结在泛蓝周围反击“台独”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共团结台湾“泛蓝”的交流平台,因此大陆方面在最后不仅亮出有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底牌,更使“各自表述”有了一个飞跃发展。
5月12日,两党发表“会谈公报”指出: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应受到尊重(1992年两会各自口头表述原文:海基会表述──“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在前述两岸各自表明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两岸一中”)的基础上,尽速恢复两岸平等协商谈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务实解决两岸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
在1992年两岸对谈后,大陆一直报道说两岸接受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各表”的内容却不明确涉及,这次公报彻底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内容,而“两岸一中”则是一个崭新提法。在国民党统治台湾时代,大陆只提“两党对等谈判”,不承认“两府对等谈判”,而“两岸一中”的提法,无疑扩大了“各自表述”的空间和“对等”的范围,但是否能发展到“两府对等谈判”,则有待观察。
二、胡锦涛以“变通之术”巧破陈水扁“拆桥之术”
这次亲民党访大陆,还具有和国民党不同的意义,那就是宋楚瑜带有为陈水扁政府和大陆“铺路搭桥”的意义。
宋楚瑜访问大陆前,他说将为“胡四点”和扁宋“十点共识”搭桥,但是宋楚瑜一路走来,彻底否定了“台独”是台湾的选项,陈水扁对此恼羞成怒,使出了一把“双刃剑”:首先放出宋楚瑜今年1月在美国密会中国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的“秘闻”,说宋楚瑜“以共压台”,以封杀宋楚瑜出访大陆在岛内上升的“人气”;其次,他又说宋楚瑜为他带回了美国将协助台湾“军售案”的口信,欲藉大陆对“军售案”的极度反感给宋楚瑜“剥画皮”,让宋楚瑜在大陆领导人面前“吃苍蝇”。5月10日这些消息传出以后,已进入北京的宋楚瑜这个“搭桥工程师”顿时少了几分“意气风发”,多了几分“如履薄冰”的忐忑不安。
对此,大陆方面并未减少对宋楚瑜的热情欢迎。据说,5月12日,胡锦涛与宋楚瑜会谈时,胡锦涛指了指一旁陪同的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对宋楚瑜说,“陈水扁说你们两个在美国见了面,真有这回事吗?”胡锦涛还对宋说,陈水扁在宋楚瑜大陆行之前说要请宋带口信给他,宋到了大陆之后又骂宋一顿,“陈水扁这个人,很像四川戏剧中的‘变脸’。”胡锦涛在安慰宋楚瑜的同时,也表明他并不在乎陈水扁这个“变脸人”的“揭内幕”。胡锦涛还在“胡宋会”的致辞中高度肯定宋楚瑜“铺路搭桥”的意义。他说:在这里我要再次重申,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它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宋主席把这次大陆之行称为“搭桥之旅”,我衷心地希望通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的这次访问,在我们两党之间搭起一座互信之桥,在两岸同胞之间搭起一座沟通之桥。
陈水扁“拆桥之术”,不仅没有使胡锦涛抛弃宋楚瑜这个“搭桥工程师”,而且还透过宋楚瑜,向陈水扁伸出了“橄榄枝”,表示大陆在“一个中国”大前提下具有更加宽泛的“求同存异”的灵活性。胡锦涛还对宋楚瑜说:“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放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陈旧观念,摒弃不符合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一己之私。”宋楚瑜则用《易经》中的“化而师之谓之变”来赞美胡锦涛“求同存异”的灵活性。
三、“胡宋会”使两岸和解内容更加具体
不同于“胡连会”之后国共两党发表“三个体认”和“促进五个工作”,“胡宋会”之后发表的是“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因此更具实质性内容。
“胡宋会”公报的内容有许多和“胡连会”的“三个体认”、“促进五个工作”相同,如促进“九二共识”、反“台独”、建立和平互信机制、促进台湾民众参加国际活动、建立两党交流平台、解决台湾水果进入大陆问题等等,但同时也有很多“胡连会”中所没有的更具体的问题,如逐步促成2006年开始全面、直接、双向通航、促进实现两岸直接贸易和直接通汇、促进实现两岸企业双向直接投资、推动两岸银行、保险、证券、运输、医疗等服务业的具体合作、商谈处理避免对台商双重征税的问题、大陆方面尽快实施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并争取于年内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鼓励和促进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推动建立“两岸民间菁英论坛”等。这些共识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立竿见影”,令宋楚瑜感动。宋楚瑜5月13日下午返回台北时在北京机场发表讲话指出:他非常感谢大陆方面在他与胡锦涛 会谈后,马上启动了台商权益保障和台生就业就学的保证问题,这表明大陆方面是以行动来证明诚意,而不是只喊口号。
总之,连宋的大陆访问伴随着无限发达的现代图象媒体,让全体台湾人也跟着连宋的脚步重新认识了一遍“新大陆”和两岸骨肉深情。目前,认同两岸积极发展关系的台湾民意已达68%,而且正在继续“发酵”,岛内的核心议题已开始从“正名”、“台独”向“两岸和解”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