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中国海南岛博鳌举行的亚洲论坛4月23日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在发言时保证,中国在经济发展之余将不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举行的国际会议组织,2001年2月正式成立,旨在提供一个探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场合。
来自多国的官员和商界代表聚首博鳌讨论如何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今年大会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新角色、印度洋灾后重建和亚洲的发展、亚洲社会的和谐发展。会议开幕式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主持,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贾庆林重申中国在集中经济发展之余,不会威胁邻国。他说:“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去威胁别人。即使将来中国发展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永远都不会改变。”他说:“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把自身的利益与亚洲各国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贾庆林也提到中国不会过分依赖进口能源。他说:“我们应该留意到中国不单是一个大的能源消耗国,也是一个大的能源生产国。进口能源只占中国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20年,进口能源只占国家总消耗能源的一小部分。”贾庆林表示,中国不会减少能源消耗,但主要依赖国内的资源。他指出:“我们将支持开发其它资源,例如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与其它再生能源。”中国将继续煤矿的开采,但将加强煤矿的安全措施。
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去年进口的石油占整体供应的40%。中国希望在未来15年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到2020年,进口石油只占整体供应的35%,在此以后,便维持此水平。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呼吁亚洲国家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但同时也警告说,不要让任何一个国家在地区上独大。巴达维指出,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互为影响。他说:“东亚不能也绝对不可让来自区内或区外的霸权控制。两者都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
========================================================================================================
小资料:50年前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有亚非两大洲29个国家参加。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包括了1954年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被后人称作“万隆精神”。
来自多国的官员和商界代表聚首博鳌讨论如何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今年大会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新角色、印度洋灾后重建和亚洲的发展、亚洲社会的和谐发展。会议开幕式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主持,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贾庆林重申中国在集中经济发展之余,不会威胁邻国。他说:“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去威胁别人。即使将来中国发展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永远都不会改变。”他说:“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把自身的利益与亚洲各国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贾庆林也提到中国不会过分依赖进口能源。他说:“我们应该留意到中国不单是一个大的能源消耗国,也是一个大的能源生产国。进口能源只占中国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20年,进口能源只占国家总消耗能源的一小部分。”贾庆林表示,中国不会减少能源消耗,但主要依赖国内的资源。他指出:“我们将支持开发其它资源,例如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与其它再生能源。”中国将继续煤矿的开采,但将加强煤矿的安全措施。
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去年进口的石油占整体供应的40%。中国希望在未来15年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到2020年,进口石油只占整体供应的35%,在此以后,便维持此水平。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呼吁亚洲国家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但同时也警告说,不要让任何一个国家在地区上独大。巴达维指出,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互为影响。他说:“东亚不能也绝对不可让来自区内或区外的霸权控制。两者都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
========================================================================================================
小资料:50年前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有亚非两大洲29个国家参加。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包括了1954年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被后人称作“万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