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罗马天主教教皇让.保罗二世在遭病魔纠缠多日之后,于梵蒂冈时间4月2日晚上9点37分去世。世界各国领袖对教皇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赞扬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认为他是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向保罗二世表示敬意的悼词来自罗马天主教势力强大的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大半地区,也来自美国、以色列甚至中国和古巴,这显示教皇的影响已超越了宗教界线。
据称,在临别的那一刻,教皇双眼望向对着圣彼得广场的窗口,他跟着软弱无力地举起右手,似乎要向在广场中祈祷的信众赐福。紧接着,他就离去了。据了解,葬礼会在4到6天内举行。梵蒂冈不愿意透露,教皇是否留下遗嘱,他的遗体要葬在何处。最近几个世纪的教皇死后都长眠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室内,不过,有些人认为,来自波兰的保罗二世可能选择回归故土。
教皇临终之前,最后一次向信徒们开示,“爱能转化心灵,带来和平。”已经回到上帝身旁的保罗二世在遗言中说,“人在某些时刻似乎迷失了,为邪恶、自私、恐惧之力所左右,降临人世的耶和华赐予爱,原谅了人,使他顺从;并重新打开他的心灵,以迎接希望。”保罗二世的助手桑德里大主教3日中午在梵蒂冈弥撒大会上充满感伤地朗读教皇的最后开示。10多万天主教追随者前来参加这场弥撒大会,听到教皇的遗言:“爱能转化心灵,带来和平。”好多人忍不住悲痛,纷纷掉下眼泪。
另一方面,俄罗斯东正教会大主教阿列克谢二世(Alexy II)也对教皇的病逝表示悲痛,并希望对教皇的怀念能有助于克服东正教会和罗马教廷之间的分歧。他在写给教廷的信里表示:“教皇保罗二世在罗马天主教会和现代历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教皇的为人、他的工作和主意,都对世界的重要事件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互相压制的痛苦历史,导致双方几个世纪以来互不信任并充满怨恨的情结。但保罗二世过去20年领导的运动,协助扭转了这种局面。他率领世界上的11亿天主教徒同有12亿信众的伊斯兰教从冲突迈向合作。1986年,教皇迈出里程碑,邀请伊斯兰教徒及其它宗教信徒到意大利阿西西(Assisi)一起祈祷世界和平。2001年5月,他成为首名到清真寺访问的教皇。2003年,教皇强烈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他的立场得到伊斯兰教世界的极高评价。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正密切注视:保罗二世的接班人是否会继续加强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与和解。
世界各国领袖、民间和地震的幸存者,都对保罗二世逝世表示哀悼。美国总统布什形容保罗二世是“有史以来的伟大道德领袖之一”。他说:“天主教会失去了一位牧者,世界失去了一位人类自由的斗士;一位为上帝服务的善良而忠实的仆人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形容教皇的去世是全世界的损失。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索赞扬教皇对协助欧洲一体化所起的“非常重要作用”,并说他有资格被称为“欧洲的国父”。德国总理施罗德称教皇“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全法国人民哀悼教皇逝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表达“深深的哀悼”。
在东京的圣依纳爵教堂,参加祷告仪式的信徒回忆教皇1981年访问广岛的情况。当时教皇呼吁世人谨记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造成的破坏。以色列赞扬教皇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谅解所作的贡献。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秘书长拉欣说:“一个在全世界留下标记的人离开我们了。”
中国政府对教皇保罗二世因病去世表示哀悼,希望罗马教廷在新教皇领导下,能为中梵关系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与梵蒂冈目前没有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教皇曾对历史上教会某些人对中国人民所犯的错误表示歉意,并表示教廷与中国天主教徒之间“具有宗教性质的纽带”。他说,教皇还表示,不能损害中华民族的团结,哪怕损害只是微乎其微;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些提法对改善中梵关系是有益的。刘建超表示,希望梵蒂冈不要干涉中国的宗教事务,并断绝与台湾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他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会考虑与梵蒂冈教廷恢复正常关系。
在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说,教皇遗憾未能访问中国,又说北京曾拒绝教区申请教皇访港。他形容,刚逝世的教皇是真理的维护者,不畏强权,珍惜世上所有人的生命,致力宣扬和平,走遍世界。他忆述,教皇向他提及希望踏足中国时,就像小孩向母亲要东西一样嚷着“ 我要去中国,我要去中国”。香港教区于1999年曾申请安排教皇访港,但北京给予的答复是“并不适宜”,陈日君对此表示惋惜。
在台北,台湾总统府与行政院连续两天下半旗,向离世的教皇致哀,并转达陈水扁、谢长廷等的唁电。依惯例,台湾驻教廷特命全权大使杜筑生代表陈水扁总统出席教皇殡葬弥撒。新任教皇将在20天后选出,届时,陈水扁将指派特使,率领特使团赴教廷,出席新任教皇就任仪式。
据称,在临别的那一刻,教皇双眼望向对着圣彼得广场的窗口,他跟着软弱无力地举起右手,似乎要向在广场中祈祷的信众赐福。紧接着,他就离去了。据了解,葬礼会在4到6天内举行。梵蒂冈不愿意透露,教皇是否留下遗嘱,他的遗体要葬在何处。最近几个世纪的教皇死后都长眠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室内,不过,有些人认为,来自波兰的保罗二世可能选择回归故土。
教皇临终之前,最后一次向信徒们开示,“爱能转化心灵,带来和平。”已经回到上帝身旁的保罗二世在遗言中说,“人在某些时刻似乎迷失了,为邪恶、自私、恐惧之力所左右,降临人世的耶和华赐予爱,原谅了人,使他顺从;并重新打开他的心灵,以迎接希望。”保罗二世的助手桑德里大主教3日中午在梵蒂冈弥撒大会上充满感伤地朗读教皇的最后开示。10多万天主教追随者前来参加这场弥撒大会,听到教皇的遗言:“爱能转化心灵,带来和平。”好多人忍不住悲痛,纷纷掉下眼泪。
另一方面,俄罗斯东正教会大主教阿列克谢二世(Alexy II)也对教皇的病逝表示悲痛,并希望对教皇的怀念能有助于克服东正教会和罗马教廷之间的分歧。他在写给教廷的信里表示:“教皇保罗二世在罗马天主教会和现代历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教皇的为人、他的工作和主意,都对世界的重要事件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互相压制的痛苦历史,导致双方几个世纪以来互不信任并充满怨恨的情结。但保罗二世过去20年领导的运动,协助扭转了这种局面。他率领世界上的11亿天主教徒同有12亿信众的伊斯兰教从冲突迈向合作。1986年,教皇迈出里程碑,邀请伊斯兰教徒及其它宗教信徒到意大利阿西西(Assisi)一起祈祷世界和平。2001年5月,他成为首名到清真寺访问的教皇。2003年,教皇强烈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他的立场得到伊斯兰教世界的极高评价。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正密切注视:保罗二世的接班人是否会继续加强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与和解。
世界各国领袖、民间和地震的幸存者,都对保罗二世逝世表示哀悼。美国总统布什形容保罗二世是“有史以来的伟大道德领袖之一”。他说:“天主教会失去了一位牧者,世界失去了一位人类自由的斗士;一位为上帝服务的善良而忠实的仆人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形容教皇的去世是全世界的损失。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索赞扬教皇对协助欧洲一体化所起的“非常重要作用”,并说他有资格被称为“欧洲的国父”。德国总理施罗德称教皇“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全法国人民哀悼教皇逝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表达“深深的哀悼”。
在东京的圣依纳爵教堂,参加祷告仪式的信徒回忆教皇1981年访问广岛的情况。当时教皇呼吁世人谨记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造成的破坏。以色列赞扬教皇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谅解所作的贡献。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秘书长拉欣说:“一个在全世界留下标记的人离开我们了。”
中国政府对教皇保罗二世因病去世表示哀悼,希望罗马教廷在新教皇领导下,能为中梵关系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与梵蒂冈目前没有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教皇曾对历史上教会某些人对中国人民所犯的错误表示歉意,并表示教廷与中国天主教徒之间“具有宗教性质的纽带”。他说,教皇还表示,不能损害中华民族的团结,哪怕损害只是微乎其微;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些提法对改善中梵关系是有益的。刘建超表示,希望梵蒂冈不要干涉中国的宗教事务,并断绝与台湾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他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会考虑与梵蒂冈教廷恢复正常关系。
在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说,教皇遗憾未能访问中国,又说北京曾拒绝教区申请教皇访港。他形容,刚逝世的教皇是真理的维护者,不畏强权,珍惜世上所有人的生命,致力宣扬和平,走遍世界。他忆述,教皇向他提及希望踏足中国时,就像小孩向母亲要东西一样嚷着“ 我要去中国,我要去中国”。香港教区于1999年曾申请安排教皇访港,但北京给予的答复是“并不适宜”,陈日君对此表示惋惜。
在台北,台湾总统府与行政院连续两天下半旗,向离世的教皇致哀,并转达陈水扁、谢长廷等的唁电。依惯例,台湾驻教廷特命全权大使杜筑生代表陈水扁总统出席教皇殡葬弥撒。新任教皇将在20天后选出,届时,陈水扁将指派特使,率领特使团赴教廷,出席新任教皇就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