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股市过热……最近两周,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正在为促使它们的降温而密集行动。
5月29日午夜,印花税调整的辟谣之声犹在耳边,财政部发出通知,印花税由现行1‰调整为3‰。此前一周,中国人民银行更是采用史无前例的“三率齐动”的手段。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与高管整治、内幕交易及操纵行为的打击全面展开。
这只是一个繁忙的开始。
过剩的流动性、狂热的牛市、火热的投资、飞涨的房价、日益膨胀的信贷……这一切都让人联想到了20年前的日本。观察人士认为,几大经济部委联手行动的背后,正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重蹈日本 “失去的十年”的覆辙做出的系列努力。
密攻一觉醒来,很多投资者突然发现,印花税已经上调了。5月30日,沪深股市跌幅双双超过6%。在经过数日挣扎后,至6月1日,上海股市下跌的步伐止于4000点。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这是自大牛市以来,政府为挤压A股市场泡沫出台的最为严厉的调控措施。
市场似乎感受到了真正的压力。1997年5月12日,印花税也曾从3‰上调至5‰,在随后的4个月里,大盘下跌了30%。马骏说,如果市场无视政策信号,继续以不可能持续的速度上行,印花税甚至还有可能上调。
密集的调控政策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不仅央行的调控手法史无前例,证监会频繁释放风险信号,要求“买者自负”之余,甚至已不忌讳杀一儆百。
5月14日,天山股份原副总经理陈建良内幕交易行为罚款20万元;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吉林敖东、延边公路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声言对违法违规行为“绝不手软”。
但是,这些重拳似乎都像拳头打在了海绵上。5月18日,央行同时调整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扩大了汇率波幅,但是在新的交易日开始之后,市场仅仅犹豫了几十分钟,就一路向上而去。而从年初至今,央行已经五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许健说,看得出,管理部门怕泡沫吹得太大,股市涨得太凶,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不断打“预防针”。
然而,虽然中国证监会屡次提示风险,中国股市开户数还是以日增30万的速度一举突破了1亿的关口。杭萧钢构虽仍在被调查,但是依然连闯涨停板。5月29日,上证指数冲破4300点。
早在五一节前,决策层就曾邀集6名经济学家,问计中国股市,而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虽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4:2,与会的学者多半并不认为市场有明显泡沫,但是,决策层的关切可见一斑。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萧伟强说:“中国人对投资的无知,我担心有一种玩命赌徒的疯狂,有的人是聚集了全家甚至亲戚朋友的储蓄来投资股市的,有的用房子来做抵押炒股。”
市场的疯狂甚至也让机构惊心。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部门负责人说:每天都在玩心跳,都疯了,现在各家基金一发就得限制规模,限制在100亿以内,买的人太踊跃了。
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中国已经开始出现“日本病”的症状。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股票估值远高于周边经济体,并且正在追赶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日本当初的低利率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危机,日本金融市场数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她说得更坦白:“中国付不起十年经济停滞的代价”。
“日本病”
货币一直在升值,市场里的资金在泛滥,钱太多了,源源不断地拥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在急剧膨胀,股价持续攀上新高……这是当下中国市场的写照,不过,这也正是学者对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描述。
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在3年里对美元升值一倍,加之日本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曾疯狂一时,然而,在股市和楼市不断跃上新高后,泡沫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萧条,股市和楼市一蹶不振,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企业大批关张,金融机构也接连倒闭,历经十余年经济停滞,至今难以恢复元气。这就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
如今,中国经济肌体似乎已看得到“日本病”的症状。
一方面是流动性泛滥。央行过去一年多的紧缩行动,并没有化解这一难题。有关机构预计,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超过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央行在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得不继续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买进美元。
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了5%。不过市场人士预期,今年人民币仍将升值5%以上。
这也意味着,资金过剩的局面不会轻易改观。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热钱仍在不断流入。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所最近的报告称,估计境内流动性较强的热钱规模仍超过1000亿美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说,中国目前已经不是防范某个市场的泡沫,而是要防范整个经济的泡沫化倾向,“中国泡沫做大的机制已经形成”。
他认为,与当年的日本相比,中国确有不同,比如说在货币问题上,日元大幅度升值,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审慎的调控措施。
但是他说,当年日本的银行业基本上还是健全的,不良资产较低,而中国银行业却更加脆弱;当年日本制造业是真正的 “日本制造”,而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国制造”,严格意义上只是“在中国制造”。
这意味着,一旦真的出现日本病,中国可能遭受的损失,要比当年的日本更为惨重。许健认为,国家还是担心股市泡沫膨胀,一旦出现暴跌,将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引发社会问题。
防御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不控制新增的流动性,货币政策将无功而返。截至4月末,M2与GDP的比率已经超过160%,过剩的流动性正强力催涨着中国的资产价格和新一轮投资热的到来。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两个战线的战争:控制流动性,压缩股市泡沫。虽然,这更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今年1至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依然在高位运行,有色、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50%以上。而在房地产市场,历经数次加息及一系列调控政策之后,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房价依然以10%以上的增速游离于调控目标之外。
魏加宁观察到,目前中国已不是某一个市场的资产价格上涨,而是各类资产价格都在上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尽管人民币升值在加快,但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变得更加强烈,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流动性的陷阱。
这也一如当年日本面对的调控难局。与日本更为相近的是,在中国过热的投资中,前期工程所注入的大量信贷“套牢”了银行,导致银企合作、银政合作、关联交易、贷款集中度等过度发展,使脆弱的金融系统蕴涵着极大的风险。
丁志杰说,日本当初最不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没有解决日元升值的预期问题。而中国现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存在化解的难题。
今天的中国能否避免重蹈20年前日本的覆辙?
与日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中国从2004年起,已经采取了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过剩的流动性进行谨慎的回笼,同时,在不断增加汇率弹性的过程中,采取了小步快行的方式使人民币升值。
而且,在相似的表象下,中国和日本经济肌体也有很多不同。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海闻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问题是“成熟期”的问题,是一个45岁人面临的问题,而中国是“青春期”问题,是15岁少年面临的问题,不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