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小飞:怀念永琚先生
日期: 25年07月2期


作者:高小飞
全日本书法家协会会长

画苑名门久慕时
遥程万里赴京师
雪翁一会平生愿
海外频将美誉驰

这是我于2016年2月祝贺永琚先生的日中书画院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展时的即兴偶得。

永琚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精于绘事,并仰慕王雪涛先生,后在著名画家于非闇门人的推荐下,从桂林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拜在了雪涛先生门下、并与雪翁大弟子金默如交往甚密,从此开始了崭新的艺术生涯。

我认识永琚先生也近二十年了,记得是参加中国大使馆的春节联欢活动,散会后走出使馆时第一次见到了永琚先生,在去六本木车站的路上聊了很多当年北京的往事。我在13岁那年经王森然老先生的介绍与家父多次拜会过雪涛先生,并将雪老教我画画时示范的画作保留至今。基于我们的以上经历,永琚先生道出有成立王雪涛研究会的想法。

恰在十年前,永琚先生在东京通过冈本先生,联系上了王雪涛的外孙女乔蕾女士。不久我们就在一家中餐馆见了面,并商订了成立海外王雪涛研究会一事,请我的好友马景泉也加入了进来,至此海外王雪涛研究会成立。



杨永琚与高小飞留影

2018年3月,永琚先生在中国文化中心策划了由海外王雪涛研究会主办的“纪念王雪涛诞辰115周年纪念展”,展出了杨永琚、乔蕾、高小飞、徐健等所藏王雪涛部分真迹及热爱雪翁一众的优秀画作近百余幅,受到了来自国内及日本的各路友人、嘉宾的支持与赞誉。

会上还展出了杨永琚整理的王雪涛编年谱,及高小飞用篆书写就的杨永琚、高小飞联名创作的《雪翁赞》:

雪翁艺术、清雅超然
精熟笔墨、气象万千
洞悉生命、吐艳纳兰
功成一代、骇浪惊湍
辛勤艺圃、指点脱凡
门人敬仰、不忘师恩
海外聚首、再叙前缘
大师事迹、点点可圈
潜心研讨、正本清源
领悟真谛、兹以弘传

2018年5月,永琚先生组织了王雪涛研究会成员去桂林办展及与当地画家交流、观光的活动。

当时正值夏季,王雪涛纪念展在桂林花桥美术馆盛大开幕,在湿润的薰风中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观赏者。

我等游历了漓江后,在阳朔由杨永琚、王子江、徐健、梅忠智、刘怡涛、王兴顺、高小飞、马景泉合创了八尺巨幅大画,如今回忆起来犹觉这幅大画很是神奇,一笔一墨自带气韵,生动活泼、烂漫天成,仿佛画家们的灵性在秀丽的漓江畔毫无保留地被释放了出来。

从桂林回来,心潮澎湃之余偶得一首:

廿载漓江重一游、名岩芦笛阅从头
刀攒戟列千峰秀、虎挂龙悬几洞幽
放棹当吟邀墨客、饱毫乘醉写高楼
壮乡犹有歌仙在、碧水青山唱婉秋

以上这些活动之余,永琚先生还为研究会先后出了两本画册。

第一本:《WANG XUETAO》——海外王雪涛研究会5周年,本书集王雪涛先生的画作、研究会主要成员的作品及在桂林的画展期间与桂林艺术界的关于王雪涛艺术的讨论内容于一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第二本:《海外王雪涛研究会纪念集》,有多幅王雪涛画作及其会内同仁的作品,还有1956年王雪涛率团访问法国与毕加索见面交流的珍贵照片等,很有珍藏价值。

本文的开头就提到了永琚先生的日中书画院,我记得每年都有展览,我去看过好几回,基本上是与景泉兄一起去的,坐景泉兄的车去。每次到了高崎美术馆,永琚老师都会请我们吃个饭、聊很多事情,也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后来有一天我在诗经中读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句,我顿悟出永琚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为永琚先生为何对人都那么和蔼可亲找到了依据。

近二十年来,也多次见过永琚先生画木瓜,后来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寓意,于是再去回忆往事时确实觉得永琚先生有着长者之风、遇事不急的性格,总是那么的温和,说话时都是一种商量的语气、平缓且不失坚毅,这里的坚毅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对朋友的信赖。



马景泉刻印“杨永琚千古”

前日,听到永琚先生病逝的噩耗不无震惊,将对永琚先生的缅怀之情融入到了这副挽联之中:

美意长怀 花鸟山川留笔下
琼琚非报 纯真温厚润心田

祈愿永琚先生在天上继续有着良好的心情,手握画笔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海外王雪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高小飞挥泪于东京
20250630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200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