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跨界艺术大师家潘公凯日本开讲
日期: 18年04月3期
中国跨界艺术大师家潘公凯日本开讲
潘公凯先生与在日华人书画家合影

中文导报讯 (撰稿:杨文凯、成佩) 中国著名艺术家,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先生,4月6日下午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题为“跨界与融合”的专题演讲,吸引众多在日华人艺术家和中日观众到场,分享了宝贵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经验。

潘公凯先生是当代中国公认的跨界艺术大家,其研究和探索方向涉及水墨画、观念和装置艺术、建筑、服饰、中国美术史等广泛的视觉艺术领域,成就斐然。他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总设计师。

在题为“谈跨界实验”的讲座中,潘公凯先生把自己数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分为五个专业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阐述。除美术教育而外,他围绕以下四点进行了展开阐述:1、心性之“诚”是起点——结合水墨创作谈;2、要有纵向深入的能力——结合史论研究谈;3、要有横向比较的能力——结合当代艺术谈;4、不同界域中的整体把握——结合建筑设计谈。

面对“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这一近百年来中国美术的核心课题,他提出了自己的实践主张,概括起来即为:研究、融合、跨界、拓展。在讲座中,他谈及两个结点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1984年,他在编著《潘天寿谈艺录》的过程中,被中国的水墨传统所吸引,决定从原先从事的油画、版画全面转入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自此,他在中国画界域中的诗意追求一直未变,旨在拓展。这即是他视为心性之“诚”的起点;

其二是1992年,他辞去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主任的职务,带着“中国画未来发展的前景何在”这一问题转而游学美国。他在大都会博物馆终日枯坐的比照互证关系中,思考了艺术的边界问题。由此逐渐得出自己的结论: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要有国际视野,要以西方主流艺术发展为参照。但是他又认为,参照并非简单的结合,而是要深入其内部。既要研究西方当代,也要研究中国传统,找到二者的异同,并从这种异同中往前走向,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在参照融合的过程中,要多考虑自己的长处,不要老想自己的短处,因为艺术无所谓短处。也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装置艺术的实验,研读了阿瑟·丹托的《现代艺术的边界》,奠定了跨界思维的基础。

在完成了这两个结点方向的选择后,他此后的工作、研究与创作,都未曾偏离这一方向脉络,只是通过各种可能性,不断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度跨界拓展,形成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个体实践所能达到的纵深格局,也深刻推动和影响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当代宏观发展。

这次讲座,是潘公凯先生继2011年举办东京艺大美术馆个展之后,第二次面向日本社会的学术活动。目前,他的著作也经由早稻田大学在进行翻译出版工作,这些都将加深日本各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思想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7607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