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日本资深外交官千叶明先生的中文著作《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一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近日引进出版。
此书原名为《如何写好领先一步的典雅中文书信》,2010年由日本国际语学社出版发行。该书问世后,立即博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书中结合茅盾、臧克家、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等十数位中国名人名家所撰写的传统书信范文实例,按照书信往来、请托、感谢、馈赠、邀约、请求、婉辞、致歉、问候、祝贺和吊唁等主题分为十讲介绍介绍中国典雅书信专门知识和技巧,举例丰富,深入浅出,出版后深受学习中文的日本人的普遍欢迎,而中国目前的日常书信也渐失往昔的典雅,因此该书出版后,也引起了中国的出版社的关注,从两年前开始与叶千明先生联系,希望出版该书的中文版。
二十几年前,作为青年外交官在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刚刚起步的千叶明,受命翻译日本政治家写给中国领导人的信件时经常发愁,因为当时在日本出版的中文书信参考书普遍以“同志:你好!”这种文体为主,根本无法反映出日语书信那古典优雅的语调和氛围。虽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在北京大学进修时,他曾经上过外交文件写作课,但其内容主要是用英语写照会之类的,而交际应用文写作的课,根本不存在。
后来,他看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注意到“为荷”二字,发现中文也讲究与日语同样的书信格式,这种格式就是原来的“尺牍”文化。问题是在新华书店也找不到这一方面的专书。于是他当起了旧货市场的常客,搜集了大量关于尺牍的古籍,以此为参考,现看现写,同时将找出来的一条条例句抄在小型笔记本,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实例。
2005年,他遇到了难得的机会: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决定将在东大讲中文写作课的靳飞教授派到北京,开设东大驻京代表处;靳飞教授指名千叶明为他的后任。于是千叶明重新整理了笔记本,在母校讲述了尺牍的基本知识。东大学生反应甚佳,只上了几个月的课后,多多少少都能写简单的尺牍了。这给千叶明带来很大的自信,认为他的教授方法行得通。
后来通过在段跃中先生开办的日中翻译学院义务授课实践,精益求精,终于将复杂的尺牍规格编为十节课,每节课还配上了习题,简明扼要,易于使用,给所有从事中日交流事业的人士,特别是在中国投资、需要与中方通信的企业人士带来了福音。
因尺牍的文体基本上是古汉语,故千叶明认为,日本人写起尺牍来,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日本人有从小在学校学习古汉语精华的经验。书中也登载了有日本因缘的唐诗等,十分反映出千叶明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汉语的造诣。现在,古汉语在中国重新开始引人注目,尺牍文化也逐渐获得有文化的人的青睐。千叶明指出,中国大陆的企业家与台商、港商通信,已经用上了尺牍的格式,尺牍文化东山再起,已指日可待。
千叶明先生告诉《中文导报》记者:“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但彼此语言不通的陌生人通过笔谈能马上交流起来的,除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外,再也没有。孙中山先生和他在日本的支持者宫崎滔天先生共商革命事业时,也用典雅的古汉语笔谈。希望更多的日本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按尺牍的格式与中国朋友交流,共享两国共同的传统文化。”
千叶明先生还说:敢为中国人提供中文写作指南书,实在是汗颜无地。几年前出版社方面提出要求出版时,当初非常犹豫,认为难以从命,后来为推进日中友好起见,下了决心厚着脸皮同意问世。具体动机在作者序中已説尽了:世界上只有日本人和中国人能以笔谈沟通。让我们珍惜这一自然优势,去以“文”会隣邦的新朋友吧!
此书原名为《如何写好领先一步的典雅中文书信》,2010年由日本国际语学社出版发行。该书问世后,立即博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书中结合茅盾、臧克家、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等十数位中国名人名家所撰写的传统书信范文实例,按照书信往来、请托、感谢、馈赠、邀约、请求、婉辞、致歉、问候、祝贺和吊唁等主题分为十讲介绍介绍中国典雅书信专门知识和技巧,举例丰富,深入浅出,出版后深受学习中文的日本人的普遍欢迎,而中国目前的日常书信也渐失往昔的典雅,因此该书出版后,也引起了中国的出版社的关注,从两年前开始与叶千明先生联系,希望出版该书的中文版。
二十几年前,作为青年外交官在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刚刚起步的千叶明,受命翻译日本政治家写给中国领导人的信件时经常发愁,因为当时在日本出版的中文书信参考书普遍以“同志:你好!”这种文体为主,根本无法反映出日语书信那古典优雅的语调和氛围。虽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在北京大学进修时,他曾经上过外交文件写作课,但其内容主要是用英语写照会之类的,而交际应用文写作的课,根本不存在。
后来,他看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注意到“为荷”二字,发现中文也讲究与日语同样的书信格式,这种格式就是原来的“尺牍”文化。问题是在新华书店也找不到这一方面的专书。于是他当起了旧货市场的常客,搜集了大量关于尺牍的古籍,以此为参考,现看现写,同时将找出来的一条条例句抄在小型笔记本,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实例。
2005年,他遇到了难得的机会: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决定将在东大讲中文写作课的靳飞教授派到北京,开设东大驻京代表处;靳飞教授指名千叶明为他的后任。于是千叶明重新整理了笔记本,在母校讲述了尺牍的基本知识。东大学生反应甚佳,只上了几个月的课后,多多少少都能写简单的尺牍了。这给千叶明带来很大的自信,认为他的教授方法行得通。
后来通过在段跃中先生开办的日中翻译学院义务授课实践,精益求精,终于将复杂的尺牍规格编为十节课,每节课还配上了习题,简明扼要,易于使用,给所有从事中日交流事业的人士,特别是在中国投资、需要与中方通信的企业人士带来了福音。
因尺牍的文体基本上是古汉语,故千叶明认为,日本人写起尺牍来,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日本人有从小在学校学习古汉语精华的经验。书中也登载了有日本因缘的唐诗等,十分反映出千叶明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汉语的造诣。现在,古汉语在中国重新开始引人注目,尺牍文化也逐渐获得有文化的人的青睐。千叶明指出,中国大陆的企业家与台商、港商通信,已经用上了尺牍的格式,尺牍文化东山再起,已指日可待。
千叶明先生告诉《中文导报》记者:“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但彼此语言不通的陌生人通过笔谈能马上交流起来的,除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外,再也没有。孙中山先生和他在日本的支持者宫崎滔天先生共商革命事业时,也用典雅的古汉语笔谈。希望更多的日本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按尺牍的格式与中国朋友交流,共享两国共同的传统文化。”
千叶明先生还说:敢为中国人提供中文写作指南书,实在是汗颜无地。几年前出版社方面提出要求出版时,当初非常犹豫,认为难以从命,后来为推进日中友好起见,下了决心厚着脸皮同意问世。具体动机在作者序中已説尽了:世界上只有日本人和中国人能以笔谈沟通。让我们珍惜这一自然优势,去以“文”会隣邦的新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