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李克强外交开局自信开怀显大国范
日期: 13年05月4期 评分: 10.00/1
中文导报社论 作者 申文

5月19日至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了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等亚欧四国。这是李克强履新总理后的外交开局之旅,也是继习近平主席的俄非之行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向世界展开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克强本次集中出访,为四个国家带去了问候和交流,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分析认为,中国新领导层正在展现并实践全方位外交,既重视传统友邦,又看好新兴市场国;既重视主要发达经济体,又携手发展中国家。本次李克强出访四国,就是对全方位外交的一次行动阐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在联合国、G20等平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参与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与周边邻国等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发展问题上提升话语权,以更加平等互利的态度对待友好国家。

李克强出访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再一次示范了“善邻是福”的国家关系。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如何处理好与邻国关系历来是中国政府花费精力最多、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同所有邻国和睦相处,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巴友好历经考验,形成了兄弟之交、患难之交、信义之交,堪称典范。

如果说中国网民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意味着中国有一个铁哥们,那么李克强此前冲破中印“帐篷对峙”事件的阴影而不改首访印度的日程安排,被西媒解读为比起边界争端,中印双方更加重视双边贸易和经济利益。中印都在试图跨越边界冲突的障碍,寻求顺畅的经济合作。如果中印两国能够落实经济利益高于领土争端的理念,变“龙象之争”为“龙象共舞”,将为世界提供极富意义的多种示范——这是两个人口大国的平衡、两大新兴经济体的互补、两个未来世界经济引擎的磨合,也是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新和谐。

确实,当前中印开展互利合作潜力巨大,更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李克强出访,进一步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也扩大了人文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更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尽管中印存在着边境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但双方领导人都认为两国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两国会本着向前看的精神,办好大事、管好小事,为共同发展、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繁荣而努力。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文明古国和新兴大国,中印有智慧、也有办法把矛盾分歧管控好、处理好,不会让它影响、干扰中印关系的整体发展。

李克强的印巴之旅,成果不菲,凸显大国风范,之后的瑞士和德国之旅更是轻松自信,渐入佳境。李克强履新后访问首个欧洲国家瑞士,是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与中国启动自贸区谈判的欧洲国家之一。李克强访问期间,中瑞自贸区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达成互利双赢、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李克强说:“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与瑞士达成自贸协定,其影响将大大超出这个阿尔卑斯山国家的国境——北京的开放战略正在产生效益。

李克强在瑞士伯尔尼参观爱因斯坦博物馆时拍下的开怀大笑的照片堪称经典,充满感染力——这是中国新领导层在外交开局上渐入佳境的大笑,是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在欧洲旗开得胜的大笑,是全球经济大国的总理充满自信和底气的大笑,也是李克强在亚欧之旅中自然率性、真情流露,备显轻松自如、平易近人的大笑。

伴随着这样的轻松心情,大国总理李克强在随后的德国之行中先观摩了两支德国强队争夺欧冠的精彩比赛,拉近了与普通德国人的心理距离。李克强对于中德合作继续提升充满信心,倾力打造中欧合作的典范。李克强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文章中面向德国民众坦诚回答了“中德为什么能够越走越近?”“中德合作能继续有所超越吗?”“中德之间出现不一致怎么办?”“中德能为世界做点什么?”等令人关注的话题。

他指出:欧洲的德国与亚洲的中国携手前行,不仅使两国人民受益,而且造福于世界。“中国是欧盟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坚信欧洲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世界重要的一极。我们乐见欧盟成功应对债务问题,乐见欧元区货币稳定,赞赏德国为推动欧洲经济复苏所作的贡献。德国好了,欧盟好了,对中国也好。”

从印度、巴基斯坦到瑞士、德国,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表达了友好诚意,突出了经贸主题,展现了区域外交的重点,以及中国越来越增强的以开放、包容、自信、实力为内涵的大国风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4743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