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海玲
迎接儿子小勇的高中毕业典礼,王志超夫妇可谓喜乐参半。
与毕业典礼会场上许多已经定下目标的学生所不同的是,小勇毕业后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去哪里。他没有考上心目中的大学,便坚决不肯升学,而是要进入社会。在高考以前,小勇的父母整天向他唠叨:“一定要考上!一定要考上!”这些鼓励经过每天翻来覆去的念叨,却转为压力。去年5月黄金周后,小勇如同患上了日本人俗称的“ 5月病”,即在5月黄金周连休以后不适应公司或学校生活而感受的无力感。小勇出现了早上上学前头痛的症状。他对父母说自己头痛,得到的却依然是激励──明年1月就要考了,吃片药,快去!
小勇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他突然感到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之下生活,从中国到日本,学了中文学日语,上学以外还要上私塾。这一切难道都是为了迎接父母下一个“再努力!”吗?小勇不想努力了。他早上拒绝起床,无论父母如何软硬兼施,他就是一句话“ 头痛!不上学!”他的母亲只能给学校老师打电话,终于,老师来家访了。
王志超夫妇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一心为儿子的愿望竟然会害了孩子。第二天,热心的班主任老师又来了,还带来了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小勇先是紧闭嘴唇,轻易不肯说出内心的想法。但在老师的劝说下,小勇开始倾诉自己感受到的压力。
小勇开始上学了,但他依然有头痛和精神难以集中等身心症状,期待已久的大学无望了。小勇告诉父母,他不打算考其它的学校,而想走入社会,看看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是在从前,王志超夫妇一定是百般阻挠,千种劝说,但面对小勇曾经的“ 不登校”,他们知道一味的鼓励鞭策是无益的。经过思想上剧烈的斗争,他们决定听儿子一次,
小勇表示,自己并非就此不学习了,他只是希望走上社会看一看,寻找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职业,然后,再开始这个行当里的进修和学习。“ 我还是可以考大学,或者明年我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大学。”虽然让人担忧不已,但王志超夫妇决定让儿子尝试一次自己做决定。因为年轻,跌倒了还可以爬起来。因为儿子要开始学习自己寻找目标了。
在毕业典礼上,王志超夫妇看到儿子走进来时的面孔,比几个月前成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