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男,富养女”,在古时被奉之为“金科玉律”,养儿育女的教条。
作为古训的“穷养男,富养女”,听起来似乎有一种重男轻女的味道,但作为一种性别教育模式的思考,对如今的我们仍有著现实的探讨意义。
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社会意识形态下承担的压力也要比以往大得多,他们在家里要成为父母期望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努力争当好学生,不少中国家长们对于子女的高期望值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显现,这以后诸如上好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直到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几乎成为中国父母们为之奋斗的全部意义所在,目的是让他们的儿女将来能够从容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可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与愿违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许多孩子不仅在成绩上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甚至在心理方面也出现危险的信号。其实青少年的身心教育才是我们当前更应该予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看到不少孩子在动手能力上及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很差,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克服继而产生消极心理,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等。一些男孩子女性化倾向严重,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缺失现象应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并找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裤少伟男。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疼还来不及,怎么舍得她受苦受难?男孩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寄寓了多少希望与重托。富养女,穷养男,这句老话有它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旧时,由于男子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被要求或在生活中吃苦耐劳掌握一技之长,或在学业功名上有所建树,以期在将来起到养家糊口甚至光宗耀祖的重任。女子相应承担社会的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不需要经历磨难,以期这样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顺利地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未来丈夫的呵护,过著吃穿不愁、相夫教子、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
但时过境迁,原有的概念早已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发展及要求了。男孩子除了将来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外,社会责任和压力也与日俱增。他们要面临著学业、婚姻、工作及家庭等诸多的社会及人生课题去一一解决。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著种种磨难。自小,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录取分数线就比男性低,差一分都将面临名落孙山的遗憾。走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情的对手,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同情你,对你网开一面。
生活中的不如意,比比皆是。不平等的待遇,同样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相等的回报。不经历磨难,又如何能坦然面对。爱情不需要理由,可以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但婚姻却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它包含著“油盐酱醋现实,五谷杂粮需要”。没有经历风浪、磨练,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女性又将如何能顺利地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婚姻生活的现实和沉重。
个人以为,无论家境是否富有,无论男女,适当的经历磨练、经历苦难,而后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吃苦,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取舍,学会感激,懂得满足,学会宽容,懂得爱也懂得放弃,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生活;培养他们独立、勇敢、自强不息的个性、完整的人格,同时要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自强意识、风险意识。
本书名藉用古时被奉为“金科玉律”养儿育女的教条,并从当前社会现状引发全新思考,从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开始,就事论事,以一个龙凤胎的案例贯穿全书的方式,来讲述为什么男孩子要穷著养,女孩子要富著养,当然这里所指的“穷”、“富”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更多的是对男孩、女孩一种品质上的培养。
《男孩穷著养女孩富著养》安君杨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