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张石:为什么中国古代大诗人中有很多名医?
日期: 25年10月1期
文学笔会 笔会专栏
三家村 张石

南宋文学家、诗人陆游,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他一生写下 9300 多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涵盖面极广,涉及政治、战争、田园、友情、养生等多个主题。陆游活到 85 岁,且几乎“终身为诗”,因此有人称他是“用一生写成的长诗”。

而陆游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中重要的大诗人,而且也是一名名医,他早年就喜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的前身医籍(宋时已有《证类本草》《太平圣惠方》等),并以“自给医药”闻名,而从中国历史上看,许多大诗人都是名医。

陆游一生多病,常患疮疖、风痹、疟疾等,因此他经常自我诊治。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自己“自合方剂”。



自从陆游的远祖——唐朝的陆蛰编著了医书《陆氏集验方》以来,陆家世代都好方药之书。陆游宦游四方,并经常为各地民众医病,还择其平日施药治病之经验,写成《陆氏续集验方》(有后人称为《陆氏秘方》《陆氏家传方》)一书,对医药特别是对绍兴本地中草药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以草药处方、外科用药为主,涉及疮痈、痢疾、消化病等,此书在明清医籍目录中偶有记载,但现在全书失传。

陆游活到85岁,在南宋算是极为长寿。他主张饮食有节、心态平和、适度锻炼,还主张低脂肪饮食生活,主张素食为主,他在《杂感》中写道:“肉食养老人,古虽有是说。修身以待终,何至陷饕餮。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尺躯,事此肤寸舌。”

他还经常自己采药,他在《书怀绝句》中写道:

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
凭君为买金鸦觜,归去秋山斸茯苓。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我自幼佩读《黄庭经》两卷养性修身,心灵之府不该混杂腥膻浊气。托你替我买一把精良的斧头,等我归隐秋山,去采掘茯苓来修养身体。“黄庭两卷经”,指的是《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都是道家修身养性之典籍。

陆游在65岁以后,长期居住在山青水秀的绍兴鉴湖之畔,既种菜种瓜,也种药采药,又写诗、饮酒、看病,他《小疾偶书》中有句“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可见他是有很多独特的治病救人的药方的,他也经常为当地的居民治病,他的组诗七绝《山村经行因施药》,描写了他在山村送医送药的情景,这组诗的“其一”云:“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扫洒门庭拂床几,瓦盆盛酒荐豚肩。”“其四”云:“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行。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是名医,如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是医药学家、炼丹家,同时擅长文学。有诗文若干,文笔古朴苍劲,被视为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医学上的贡献是著有《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应急医学著作之一,重视简便实用,广为流传。南朝梁时期医药学家、道士、文学家陶弘景,其文清新雅致,尤以山水小品著称。在医学上的贡献是整理并注释《神农本草经》,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种。在本草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虽以医学闻名,但诗文亦见于文集中,语言平易,体现医者仁心。医学贡献是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强调“医乃仁术”,提出医德规范,被尊为“药王”。盛唐天才诗人王勃也是一名中医,《新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在《黄帝八十一难经序》中王勃写道:“勃养于慈母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可见他还将医学和孝道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研习医学,精通方药,喜爱自制药酒与膏方,并在诗文中多有医药、养生内容。著有《苏沈良方》(与沈括合辑,又名《苏沈内翰良方》、《内翰良方》,凡十五卷,是宋人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加苏轼《医药杂说》,合编而成),对饮食养生、药理学有实用价值。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与很多都是良医呢?这可能是因为从中国文化的根基来看,哲学、文学与医学都是息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都与“阴阳五行”理论息息相通,都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中国思想、哲学和文学的核心理论,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中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中国古代文人一般都精通《周易》,中国古来就有“医易同源”只说,是指中医学与《易经》在理论体系上的共通性,中医和易学在理论基础上,其实同出一辙,都是来源于阴阳、五行、八卦之说。《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吸收《周易》哲学思想内涵,强调阴阳调和为健康关键,唐代孙思邈与明代张景岳论述医易关系,印证其历史渊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说到:“周易六壬,必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如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现代发展出河图医学体系,以《周易》河图解释“脾主四时”等理论,并应用于多病共存临床治疗 。

中国古来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就是说文人学医,非常容易,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无论是思想、哲学、文学抑或是医学,都是息息相通的,文人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此大诗人们成为名医,也就不足为怪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1300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