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海鸥:田中宽先生的教学生涯与治学领域
日期: 25年05月2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海鸥

田中宽先生是大东文化大学荣誉教授,文学博士,埼玉县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日本笔会会员,新世纪人文学研究会会长,会刊《新世纪人文学论究》主编和新创刊的文艺杂志《人文渊薮》(『人間にとって』)主编,其在日本语教育学、日本语教学史、日本语研究、对比语言学、文学、思想史等领域均有一定建树,并且是一位在文艺评论、小说创作等领域颇具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田中先生于一九五零年四月在熊本县熊本市黑发町出生,在当地度过童年。十二岁时,父亲辞世,家人失去经济来源,遂举家迁移至大阪,追随哥哥生活。因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艰辛,不得不靠勤工俭学维持生计,挤占了他不少学习时间。然而逆境磨练强者,他咬紧牙关,奋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升学夙愿。成为兄弟四人中唯一读完大学的幸运儿。他考入立命馆大学文学部史学专业,专攻东亚史和中国思想史。尤其对中国革命家、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毕业论文即是《李大钊 亚细亚的曙光和国际主义》。
    
一九七四年三月,他大学毕业,进入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究协会关西研修中心研修日本语,三年后被派往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泰日经济技术振兴协会,从事日本语教育相关的工作,包括编写教材、教程和开课演讲风,与当地民众进行文化交流。四年后重回东京本部。再后来,他毅然辞职,只身前往梦寐以求的中华大地,到清华大学留学。学业结束后,经大东文化大学教授、日本语教育学会会长木村宗男先生和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为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日语学习与研究》主编宋文军先生推举,经中国外专局批准和安排,到湖南大学做了日语外教。
   


他在中国打拼一段时间后,回日本成家立业,与一位中国籍女子结了婚。为进一步挖掘潜能,他考入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日语语法学。提交的硕士论文题目是《现代日本语反复表达形式研究》。得到东京大学到东外大兼课的池上嘉彦先生的首肯与提携。后长期研究日语复句,于二零零八年三月获得了立命馆大学授予的论文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标题是《日本语复句研究及对比研究》。

田中先生的教学生涯可谓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先于一九八八年到文教大学执教,四年后晋升为副教授(当时尚称“助教授”)。一九九三年到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部,担任日本语学科副教授,五年后晋升为教授、研究生院主审教授。曾任日语系主任、学校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日本语言文化学学科主任,二零一八年又兼任东松山校区管委会外国语学部主任。期间,他还到早稻田大学、国学院大学、亚细亚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山口大学等高校兼课(非常勤讲师)。二零零八年四月,荣膺博士生导师称号,还应邀担任筑波大学、杏林大学、名古屋市外国語大学、学习院大学、文教大学等高校博士論文审查委员会委员。


    
田中先生任教大东文化大学期间,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出版五部专著、十部教科书,刊发一百七十篇学术论文。取得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后期资助项目、四项校级科研项目。二零一四年至二零一五年被日本学术振兴会聘为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八年担任日本语教育学会会刊审查委员,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八年,担任日本语文法学会会刊审查委员。二零一七年起历任国际连语论学会、东亚国际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后担任新世纪人文学研究会会长,会刊《新世纪人文学论究》和文艺杂志《人文渊薮》主编。
     
田中先生有在泰国、中国和英国留学或执教经历,通晓多种语言,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故而视界开阔,思维多元。其丰富的阅历和优越的资源,对其教学和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与其丰硕的成果紧密相关。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日本教育界,获得教授职位并非易事。田中先生就是凭着丰富的教历和不凡的科研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登上了象牙塔的宝座。
    

他在本科习读阶段,曾把研究李大钊作为主要课题。他说如果当时的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深造,自己会义无反顾地考入研究生院,继续研究李大钊。他在清华大学留学期间,猛攻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关系沉浮,尤其是上世纪那场不幸的战争。后来又受中日关系史专家步平先生影响,开始关注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的种种恶行,先后编著出版《哈尔滨残照 七三一部队的记忆》、《超越负的遗产》、《战争记忆与历史认识》、《友好、和解的桥梁》等著作。还专门发表多篇专题报告,揭露当年日军“七三一”部队进行惨绝人寰的毒气、细菌活体实验。

田中宽先生在大东文化大学担任的课程有《文学》《国语学》《日语学》,还有《泰语教程》《理解与交流》《日本语文章表达法》《资料及文献讲读》等。集语言、文学于一体,文献讲读同文化理解与交流互鉴相融合,门类繁多,多元整合。其治学领域与其丰富的学经、教历分不开,还与其教学内容相联系,大致可区分为现代日语语法学、对比语言学、日语教学史和文学研究。现代日语语法学涵盖日语词汇、语法及复句研究。对比语言学研究则以泰语、中文为对比研究对象。日语教学史领域主要研究战时语言文化接触、语言政策史及殖民地教育史。文学研究则围绕日本近现代文学、战争文学及从军作家研究展开。
   
其在日语学领域的主要成果包括出版《日语复句表达研究》《日语的心理构造》《日语的境界》《日语复句句法功能研究》等专著。在对比语言学领域,则出版了《日泰对比研究的各种问题》《以统辞构造为中心的日语和泰语对比研究》(绵羊书房)等专著。在日语教学史领域,则陆续推出了《战时日语、日语教育论各种状况》(2015绵羊书房)及二十余篇与日语教育史、语言政策史和殖民地教育史相关的论文。
   
其在教材编写和词典编纂方面也颇具功力,著述勤奋,先后参与出版《泰语日常会话完备短语》(2000)、《面向初学者日语教授手册》(2007)、《读解之森》(2008)、《动词派生后置动词用例用法词典》(2011)、《文末技能辞用例用法词典》(2013)、《现代日本语形式语用例用法词典》(2014)、《现代泰语要论 中级泰语读解》(2015)、《留学生用高级日语》(2016)等教材和教辅作品。自编《快乐泰语》、《泰国语言文化教室》、《泰语日常会话》《日语基础》、《新日语基础》等教材。
   
其在文学创作领域也颇有建树,先后推出《与母亲同在的夏天》(2012年)、《于哈尔滨的光芒中》(2014)、小说《那年夏天的归乡》(《人文渊薮》创刊号2024)等作品。其中,《于哈尔滨的光芒中》在日本埼玉县教育委员会和文学馆联袂举办的第四十六届埼玉文学作品大赛中获文艺奖。他对中国文学研究者、著名作家高桥和巳情有独钟,倾力研究其文学思想与创作手法,编辑出版了专著《高桥和巳的文学与思想》和《狂野与殉教》。


  
田中先生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深钻细研之路。在日本这个普遍高学历的社会中,竞争对手比比皆是,出道十分艰难,只有付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才能实现个人夙愿。他自小经受摸爬滚打,在逆境中艰难前行,是其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个性,驱使他披荆斩棘,勇闯难关,最终攀上文化之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晋升到最高教职时,依然故我地沉浸在科研的境界中“难以自拔”。荣休后,也闲不下来,确定了更高的奋斗目标,进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物我两空的人生境界。先后创办了《新世纪人文学论究》和《人文渊薮》两种杂志,为同行和后起之秀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自己躬身撰写学术论文、文学评论和文艺作品等,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学术活力和不可遏制的创作激情,为后人做出了表率。
  
田中先生不仅是一位饱经沧桑、不甘平庸、执着进取而又硕果累累的教育家和学术家,也是一位热衷于中日文化交流的对华友好人士。其与中国的缘分使其人生阅历更为丰富,更具传奇色彩(按中国传统习俗可称为“哈尔滨的半个儿子”)。其求学、执教、研究、创作及家庭生活诸方面,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泰国、中国、英国等几个不同的国度,都成为其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处处展现着其人生的光彩与事业的辉煌。田中先生对中国的挚爱溢于言表,印证着其为人处世的温厚和善良,是一位值得中国文化界推崇的知名学者和成功人士,愿每一位中国学者都知道他。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1127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