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杜海玲:读许鞍华解说 再看《浮云》
日期: 25年04月4期
中文导报   文萃笔会
三家村   杜海玲



《许鞍华说许鞍华》的编者保威给我发来许导的《浮云》座谈文字记录(2021年6月24日,地点大馆,主持人陈浩勤),我立即拜读,读罢,又找出《浮云》重看。

《浮云》由林芙美子原作小说改编,成濑巳喜男执导,高峰秀子、森雅之领衔主演。故事讲二战期间两个日本人发生于越南的不伦恋,男女回日本后几度分合纠缠,最终女主角香消玉殒在连绵风雨的屋久岛。

许鞍华导演从“横与竖的视觉结构”,“动和静的节奏”等讲解,“如何拍摄两个人坐着,他会让那些行动、灯光以及佈局不停的变化。”,“演员的动作会配合每一场戏的需要,使静态的场面充满张力及变化。如此一「静」一「动」、一「静」一「动」的(结构),他(导演)就可以调节每一场戏的长短以及那些「动」的冲击来达到情感冲击力以及要表达的东西。”

许鞍华导演还提到了音乐:“男女主角每一次走路的时候都会有主题音乐,其实就是他俩浸淫在过往的那段感情。以日本片来讲这段音乐是很特别的,有点异国风情,听下来跟画面很不协调。但是这份不协调是对的,因为他们的感情是一段畸恋,命定不幸,或是说女主角不应该这样,这段关系不应该是这样。”

以这些视点重看《浮云》,才感受到拍摄细腻的情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许鞍华导演所说,影片中很多次二人走路,这些走路的场面到后段是越来越短的。由第一次二人只有一个镜头,中间很长很长,到后面就走得很短,节奏比前面快很多,渐次加速,层层递进,带引观众至高峰。

果然该片在日本被称为日本电影金字塔,是小津安二郎说过自己唯二拍不出的影片(另一部是沟口健二的《祇园的姐妹》)。

几年前看《浮云》,因为读了高峰秀子的自传《我的渡世日记》,书好看,遂看了《浮云》等她演的电影。她非常神奇,5岁就当了童星,所以没有时间上学,她的内涵全靠随身带着书本笔记,以及擅长从别人谈话里吸收知识的天赋。读了传记看她电影,就觉高峰秀子好美,那个男人好渣,但又似乎不是一个渣字了得,而是更复杂的人性纠葛。

这次读许导演的答观众问里便有:“他(成濑导演)不会想当然的替女主角说话,让人觉得男主角很衰(渣男的意思);或者想当然的替男主角辩护,让人觉得女主角很蠢。他根本没有这种是非观念,而是说人生在世就会发生这种事。”
诚哉斯言。

《浮云》1955年1月在日本第一次上映,70年过去,比现在不少日本电影好看。情节、台词,合理又扎心。当然,与70年前比,如今女生的独立意识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我几乎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女孩如果看了这份凄婉痴缠会如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那是战后的日本,人的观念受时代影响。

有一句台词给我印象深刻,是女主角从那个装神弄鬼而发财的伊原那里偷了钱,到旅馆,一封封电报催了男主角来,男人来了后,对她说“我们的罗曼史随着战争结束就已经结束了。”——二人相爱在越南,在热带空气湿润、绿植茂密里,那时不仅是男女旖旎缱绻的幻梦,而是整个日本都在战争的幻梦中。回到日本后置身战败狼藉,颓丧虚无。春梦了无痕,满目失魂苟且人,也是一种“我们回不去了”。

结尾是女主角愁病里紧随男主角前往赴任地屋久岛,并独自死于风雨日。这是日本国土最南端(当时冲绳属美国),延绵落雨,树木茂密,像极了二人初见的越南。最后满屏用了《浮云》原作者林芙美子的一句诗——“花开终太短,苦亦不胜多”。



两名演员也是日本国宝级的。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在高峰秀子,这次看,男主角森雅之也恰如其分,生动立体。森雅之是有岛武郎的长子。有岛武郎是谁?日本代表性作家,鲁迅很喜欢他的作品,邀周作人一起翻译为中文。

有岛武郎1923年与女记者波多野秋子在轻井泽别墅悬梁殉情,二人过世后一个月才被发现,情状骇人,在当时是头版头条的新闻。可怜当时12岁的森雅之,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新闻,日后曾说,“当时如被雷电击中,所受冲击,一生未能平复。”

后来森雅之当了演员,忧郁深邃正如《浮云》中那样吸引了无数女子,也是恋爱不断,二度婚姻,日媒称每当东窗事发就以其精湛演技全身心向太太谢罪。

高峰秀子,实在太美太有名了,不必赘述。Mikimoto珍珠公司称她为“珍珠一般的女人”。她还主演了同样是成濑巳喜男执导的《放浪记》《女人步上楼梯时》等,都是好电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1103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