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孟庆枢:跨海建桥话沧桑
日期: 24年05月1期
—俞胜《莱卡》读后

文学园地

作者:孟庆枢

快递送来了新锐作家俞胜的新作《莱卡》(安徽文艺出版社,2024.2)的精装本,我兴奋地马上展卷阅读。这本中、短篇小说选,都是近年发表过的,有些过去读过,如今结集成书,使我感到又一种特殊的欣喜。也许当下正赶上中日关系问题成为大家关注话题,我马上就翻到《卡桑》这篇中篇小说。


 
《莱卡》封面,本书作者摄影、提供。


如果按照一般归拢主题而谈文本的说法,《卡桑》写的是中日经历过那场给两个国家都留下了沉重灾难的战争后的日本残留孤儿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周伯住在黑龙江靠乌苏里江边界的农村,他是日本侵华战败后作为开拓团的遗孤,1945年,刚刚两周岁的“周伯”被袁奶奶一家收留,在他骨瘦如柴、生命奄奄一息时,是袁奶奶家一只山羊的奶给他以生命,这只山羊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在他的生命当中留下了他从咿呀学语会喃喃说清楚的一个词“卡桑”(日语的妈妈),一直到离世都眷属这个词。


在袁奶奶一家的精心照料下,周伯(日姓池田)长大成人,娶妻生女,有了一位漂亮的有1/2日本血统的女儿美慧。这位女儿和书中的一号男主人公大成是青梅竹马的密友。大成在乡间努力拼搏,冲出了荒芜的农村,后来考上了黑龙江大学,成为一名学历史的大学生,作了公务员。

周伯的日本叔父是一家木材公司的老板,通过艰难地寻找,鉴定周伯是他家的后代。于是,周伯和他的中国夫人,还有他的女儿美慧就回到了日本。在回国之前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大成和比他大三岁青梅竹马有日本血统的美慧之间萌生了稚纯的恋情,按照亲人们原来的想法,他们两个人今后会成为美满夫妻。可是周伯回国之后,他适应不了日本那种住在集体宿舍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宿舍的生活。语言不通,融不进日本社会,于是他和他的妻子又回到了他在中国生活的故乡,女儿却在矛盾中留在日本。

人世沧桑,他回到昔日故乡后,仍然养一只羊,都叫“卡桑”,叫卡桑的羊与他相依为命。在作品里面没有详细说过羊更迭过几次,可是在老人最孤独的单身生活的过程中,他身边一直有一只羊,和他过着一样生活的羊。比如他吃方便面,那么羊也像人一样吃方便面等等。后来,周伯的女儿在日本也结婚生子。书中的男主人公大成曾经在周伯去世之前在国内见到了昔日的美慧和她的丈夫,总之各种隔膜使他们形同陌路。

小说的结尾写周伯在辞世之前,口里喃喃的还是窗外那只山羊的名字,喃喃地喊“卡桑”。他和他的女儿通视频,他在昏迷中似乎看到了他的女儿,在他的思维当中,他认为是找到了昔日的生身母(卡桑)。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

我曾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极危险的境况跟一位日本遗孤(女士)学习日语。她的儿子是东北师大化学系学生(姓邢),以后我陆续结识许多日本遗孤,或者听人客观地介绍他(她)们及新家庭的生活情况,从总的方面说,大家都处在一种互助互爱的状态下正常生活,他们的不少子女也上了大学(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时代的骄子)。

后来,我在1987年赴日留学,偏巧我昔日的邻居,同校数学系教师(他夫人亦是同校教师为日本遗孤)全家住在东京一“团地”,到他家探访,了解了大批日本遗孤回国后的真实情况,这里的五味杂陈是不必细说的,也不能简单化贴标签处理。在90年代,我又参与了央视的《中国母亲》(敬一丹主播)的节目制作(总顾问)。采访和阅读了大量关于日本遗孤,包括开拓团后代的各种史实及材料。

在历史巨变的时点,俞胜大胆地推出这一敏感话题是有勇气的,因为他没有表面化、政治化、感情化处理,从更深层的“人”的历史境遇的磨难角度去展现真实,为此得到众多国内读者的认可是情理之中的。

在俞胜整本小说里,所讲的故事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老话题,或者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普罗普所说的母题来表达也是可以的。母题在一定意义上,它犹如文化因子,无论是母爱、乡愁、青梅竹马的纯情,还是包括动物的灵气,应该说是人类步入文明之后经久不息的母题。但是俞胜的中短篇小说合集《莱卡》立足于巨变时代的拐点,它也很不同于昔日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是以锐敏之目光透视了新时代新的人性,昭示出人的新追求,也伴随了更多的纠葛。如果说过去,人是以己之意赋予动物之情,而今,动物与人共情,在同一个更宽广的多维世界里共生共存。先谈爱的母题,这里从母爱、情爱、友爱几个层面讲了深情的故事,充满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沉淀。关于爱的故事是迄今仍不衰竭的流脉。我们没有必要更多枚举,但从《卡桑》里我们嗅到了从中国古代至近代在中日两国文学中承继的气息,比如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写于1920年以中国传奇为素材的名作。《杜子春》的素材见于《太平广记》(宋李昉等撰),最早的出处是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在原素材里的同名主人公杜子春是周隋间人士。“少落拓不事家产然以志气间旷,纵酒闲游,资产荡尽,投于亲故,皆以不事事见弃。”在他走投无路时遇一仙人,先赠三百万缗钱,荡尽,复赠千万,又挥霍尽致。第三次赠三千万,杜子春以此钱扶贫济孤后约见仙人,仙人引他入华山授以仙法,但戒曰“慎勿语,虽尊神恶鬼夜叉猛兽也地狱及君之亲属所困缚万苦皆非真实,但当不动不语,宜安心莫惧,终无所苦,当一心念吾所言。”但是,杜子春终究破了戒,破戒的原因是他托生为一名美丽的哑女,嫁与卢珪为妻,生一子“仅二岁,聪慧无敌,但不能语,卢生大怒,持儿两足,以头扑于石上,应手而碎,血溅数步。子春爱生于心,忽忘其约,不觉失声。”原作就是这样结尾。


 
在芥川笔下的杜子春被仙人解约所看到的场景是,他变成了牛马的父母被阎罗鞭笞。在这个时候,他失约,没有做到噤声。作品里面写道,“这千真万确是母亲的声音……杜子春终于忘记了老人所告诉的戒律,踉踉跄跄地跑到那一边,双手抱住半死的马的脖颈,眼泪哗哗地流下,叫了一声‘妈妈’。”他终于破了戒,没有成为仙人。但是杜子春并无悔意,“不管我如何想成为仙人,但是面对在阎罗殿前受鞭打的父母,我是怎么也不能沉默不语的。” 最后杜子春下决心弃绝成仙的念头,“无论如何都想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在这里与其说是杜子春的选择,莫如说是芥川对现代人哲理的思考。芥川深刻理解现代社会人类的苦恼,作为人生是酸甜苦辣俱全,如果除去这些,人生就会成为一片空白,并且也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这反映了芥川对现代社会苦难的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超脱。
但是,《卡桑》的历史内涵却与中日古代至近代同母题文本大相径庭。周伯(池田)的母爱是被日本侵略战争暴力夺去了,他从两岁直到离世……。作品只能以替代物(山羊卡桑)、养母李阿姨、袁奶奶为意象而奔赴另一世界。与此相关的“家国情怀”也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就可以划上句号的。为此,文本留下的余白既是必然也是无奈,留给人们的只是期待。同样经历过那场战争(战败时14岁)的小松左京对于“故国”,对于他心中的中华大地形成多味的中国情结,在《SF魂》自叙传里的哲思是值得玩味的,《日本沉没》的结局耐人深思。我们不妨引上小松这段话。

“纵观今天的世界,我觉得人类被各自的历史认同感束缚得太过了,比如宗教、民族之类。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而我们必须找出在包容它的同时超越它的方法。换言之,建构一个学术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尊重各自的特殊之处,同时不断超越,固本求新,这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有坚持多元、和而不同的见解。

再说人与动物的“灵通”。《莱卡》也是立于当下新思维的,这方面作品无论东西,跨越古今。我们以日本《忠犬八公的故事》为个案管窥一二。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1987年在日本拍成电影,可以说是在日本国内乃至于我国都是耳熟能详的、真实的动物和人之间的物语。如果简单概括情节就是一位教授和他的爱犬八公之间执着的爱,互相的理解互助。在教授去世以后,这只忠犬对他无限怀念,依然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守候在车站,等待着主人归来……在影视片里面八公在车站等待是一种永远的期盼。同时从八公和教授那种脸贴着脸互相的抚慰,能看出来人和动物内心的相通。我认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是日本影片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讲述人和动物之间故事的影视题材也是与时俱进的,凸显了人们的渴望。

如今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正如施一公院士所言,有的科学家已经发现、测出植物之间也会发出声音进行交流,只是人耳听不见而已。他提示我们,人类是与也有独特交流方式的动植物共同生存在一个网络世界里。俞胜的作品已经展示了这一美妙的场景,这可以说是写人与动物之间新关系的一个突破。

在俞胜作品中深的是情,多的是问,细品之下,期待的是梦,满溢的是自信,起步就是创新。上抓天花板,心不离大地,魂是面向世界、宇宙的中华魂!一定让它大放光彩。魂是献给家国、世界、寰宇的魂。进一步追求这是当下中国人的使命觉醒!
只有承认宇宙是大生命才能无始无终,无边无沿(时空是一种建构);只有承认宇宙是大生命,才能使人脱离这整体硬行割裂的顽症;也只有承认宇宙是大生命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三观。


孟庆枢:吉林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资深翻译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065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