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张石:为什么古代诗词比现代诗更容易传颂?
日期: 24年04月2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张石

说起诗词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背诵出几首唐诗或宋词等,男女老幼皆如此,但是能够背出几首现代诗的人却不多见,可见古代诗词比现代诗更容易传颂,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是古代诗词更接近我们周围触目皆是的自然风光,当我们看到眼前的山川河流,红花绿柳,听到莺歌鸟啭,蛙鼔虫鸣时,就会想起古代诗人的深情情吟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我们生活在季节的嬗变中,而古代诗人对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你看陆游对大自然是多么敏感,花香渐浓,原来是天气骤暖,暖催花开,所以香气袭人。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非常喜欢两句古诗,宝玉知房里大丫鬟之首珍珠本姓花,想起“花气袭人知骤暖”这句诗,给她改名“袭人”,而喜鹊鸣啭穿过浓绿的树叶,是因为雨过天晴,一片崭新的蔚蓝,让鸟儿们快乐地歌唱。



梁楷《太白行吟图》

这么短短两句诗,浓缩了季节的微妙变化,天气与包括鸟儿在内的自然万物的互动,让我们一看到身边的景色,就自然想起这些古诗,加深了我们对这些古诗的感悟和复习。

古代的中国诗人,即使不是山水作家,也几乎都有吟咏山水的佳作,也可以说每个大诗人都是山水诗人,他们的队伍相当庞大,但是现在在网上以“现代山水诗人”这个关键词检索,能查到只有寥寥几人,有的作品拿到手里看一看,也很难说是山水诗,现在诗人多注重特别个性化的心理感受,独特到极端就很难引起其他人共鸣。

自然是文化的源泉,正像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因此,自然是万古不变,贯穿人类所有方面的永恒的主题,永远和我们息息相关,让我们一唱三叹,回味无穷。

再一个就是古代诗词都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很容易记住。韵律本身有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连贯性,具有说起上句就会使人联想到下句的启迪性,对帮助人们记忆大有好处,另外每首诗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和形式,如古诗中的“七律”、“七绝”、“五绝”、“五律”等,古词中有词牌子“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等,这些都很有利于记忆。

而朗朗上口的格律,对人的心理来说,也可以产生一种安定感,当你体验到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乱麻一样的愁绪时,吟咏、背诵,或创作一首韵律清晰,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时,那些井然有序的格律和优美的音声会整理你的思绪,使人得到一种安定感,忧愁和烦恼沿着优美整齐的音节找到了心灵的秩序: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纳兰性德的《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在这长短相间,一唱三叹,巡回递进,绕梁三日的吟咏中,心灵在异声同韵的音节的演进中,获得了一种安宁和愉悦,凄凉乐府,别有情趣,灯花瘦尽,幽暗凄美,醒醉都有诗意,无聊也妙趣横生……

古诗词的如此的特点,使其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总是广为流传,百世不衰,正像叶梦得在《避暑录语》中谈北宋柳永的词时所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而在现代诗中,韵律渐渐消失,难以记忆,难以产生音声和节奏上的共鸣和心理的愉悦,也就会让人看一下就放到一边,与自己无关的诗歌和文章,不会有人长久记住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0622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