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潘城:小快朵颐之粽子第一品
日期: 23年06月3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潘城

在中国,几乎每个高速公路休息区卖的粽子全都叫“嘉兴粽子”。以至于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以为嘉兴人的主食就是粽子。其实嘉兴人除非过端午,平时也不太吃粽子。嘉兴粽子名气大,是几十年品牌化的结果。用一句套话:外地人开口嘉兴粽,嘉兴人笑之,然嘉兴粽故自佳。

全国各地都有粽子,吃法五花八门,比如潮州粽子,馅料丰富,咸甜同体,很好吃。紧邻嘉兴的上海枫泾古镇的粽子,论口味与嘉兴近似,为了卖高价,裹成加长型,连放九个咸蛋黄,称为“九龙珠”,让你一次吃个够。湖州诸老大的粽子细长条,也是久负盛名,还有台湾一些地方的粽子是扁的。

无论如何,粽子必须有角,所以历史上北方把粽子称作“角黍”。《荆楚岁时记》载:树叶裹米投江用以祭祀,可以消灾。此后就与屈原有了关系,成为爱国主义食物。粽子为什么有角?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大致有这么个逻辑,模仿牛羊等牺牲的头用以祭祀,因而有角,且要放肉。但粽子从功能上说,其实是古人出行、劳作最简单美味的“便当”。

嘉兴人评价一款肉烧的好,会说:“像粽子里的肉!”粽肉如何?瘦肉喷香,肥肉与米融在一处,入口即化。鱼米之乡,对糯米的选用当然是看家本事,如何选料烹制可以看纪录片。但老嘉兴喜爱的粽子有一个标准,这是我奶奶年轻时候吃五芳斋老店粽子留下的记忆——塌烂。一只粽子剥去粽叶放到盘中,四角有形,但筷子只要轻轻一碰,随即软烂倒塌,这才到位。

有一次,我在宁波月湖陪八十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吃饭,他祖籍嘉兴海盐南北湖,生在上海,工作在杭州。他对我说他印象中最好吃的粽子也是家乡的粽子,但是要“塌烂”的才对。

说起五芳斋的老店,在建国路上应该已经搬了三次。我记得小时候还在五芳斋二楼吃过亲戚的喜宴。最近一次进五芳斋是2018年的端午,陪我的日本导师小熊诚教授去吃粽子。进店前他拿着相机认真的拍照,我指着门楼上的大牌匾“粽子第一品”说,这是我们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来嘉兴时题写的——费老来嘉兴题字的往事,我还是听嘉兴图书馆老馆长崔泉森先生提起的。

记得小时候我其实不太爱吃粽子,因为不喜欢剥粽子时油油黏黏的感觉。而此刻巴不得连吞两只大肉粽,不要蛋黄、不要栗子、不要干贝、不要花头花脑的辅料,就要大肉粽!当然赤豆粽蘸白糖,那是另一种好吃。

儿时不肯吃早饭,奶奶常常到梅湾街东米棚下如今汪胡桢故居一带给我去买小粽子。当年有一年迈老太提着一个篮子卖极其迷你的小粽子,一元钱一串,一串粽子有十个,每一个只有一颗葡萄大小,不需箬叶,大些的竹叶即可包裹。我一餐早饭吃一串。当时边吃还边觉得这老太太颇不易,得花多少力气才做一串呢?仅赚一元,够以此养老吗?

老作家陆明先生告诉我,以前在明月路(吉杨路北侧)有一个肉店,兼卖大肉粽,五元一只,味胜各路名牌,裹粽子者是五芳斋退休女工。伸箸把大肉粽一分四块,每块均有肉为上好,三块沾肉者次之。明月路肉店出品五元大肉粽,多为上等。

“塌烂”的粽子以及明月路的粽子,我都没有吃到,但是小熊老师已经在五芳斋总店吃的心满意足,而且还买了两包真空包装的肉粽裹进衣服塞进行李箱,带回日本(入境不让带肉类,有狗闻行李箱,须得便宜行事)。

后来他告诉我,年轻时他在香港大学时,题匾“粽子第一品”的费孝通是他的老师。


嘉兴五芳斋总店费孝通题匾“粽子第一品”



天下第一粽(王辉 画)


作者与博导、神奈川大学校长小熊诚教授(摄于2018年6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20255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