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鲁强:童子解吟长恨曲
日期: 22年09月3期

鲁 强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对文学有着强烈的眷恋。上她的课,学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很多时候能学到历史典故以及关于文学关于社会的深刻思考。比如说,在讲《卖炭翁》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的作品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相传,白居易写了一首作品以后,会读给不识字的老奶奶听,如果老奶奶听不懂,白居易就会反复修改,直到老奶奶能听懂为止。我后来从其它地方找到了初中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出处。北宋文人孔平仲,在其笔记《孔氏谈苑》中有这样的记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这里的“老妪”就是老奶奶的意思。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一个典故,叫“老妪能解”。

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极为敬重。会昌6年(846年)9月,白居易溘然辞世。李忱不胜悲痛,写了一篇《吊白居易》,诗文是这样写的: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就连孩子和边塞的少数民族也会吟诵《长恨歌》《琵琶行》等诗句,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全都熟悉他的文章,充分说明白居易作品的受众不仅是士大夫以及那些十指不沾泥的文人墨客,更是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老妪能解”也好,“童子解吟长恨曲”也罢,除了阐释了白居易的作品风格,也彰显了历史检验出的一个道理:群众性不会损伤文学性,相反,普通人是有质量有内容的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载体;虚头巴脑、自以为是、假誉驰声、劣币驱逐良币才是文学发展的毒药。

最近某作家之女要进作家协会的消息,在国内网络上引发了很热烈的讨论。该作家之女的作品被很多网友评价为庸俗甚至是恶心,她之前获得文学奖、身居要职,已经被质疑才不配位。后来又爆出新闻,专家称普通读者无法鉴赏这位作家之女的诗。问题是,白居易的诗,千百年来目不识丁的老奶奶和孩子也能明白;该作家之女的诗,我们这些2022年完成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也不会欣赏。莫非是该作家之女以及该专家的才华和造诣更胜白居易? 

 “一度思卿一怆然”。看着眼前的纷扰,想想白居易,想必无数珍惜文学的人都会怆然神伤。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8/1992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