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学论坛|国内外嘉宾共同期待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5月21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在主论坛上,各路重磅嘉宾对物理学发展、生物智能、科技创新等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期待大湾区科创领域的有趣碰撞
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说,地球上有三种不同但是密切相关的智能——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计算机智能。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中,有类似生物演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
对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迈克尔·莱维特表示,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我觉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Daniel Kammen)说,为了实现遏制全球变暖的目标,中美等国家应该就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密切配合。
跨学科研究应对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关注老龄化问题。她希望可以建立大湾区老龄化跨学科合作平台,联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来开展老龄化的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滕锦光阐述了“促进跨学科研究,贡献大湾区建设”的相关观点。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中国运营商三次转型走在世界前列。未来,将全面升级云服务,提供更多种类、更高性能、更具性价比、更低时延、更高可靠的算力供给。(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张豪 邹丽珍 何昱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翻译|陈萱
责编|王瑜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