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刘峰
马慧娟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农民作家,近年来她出版了多部记录宁夏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的书籍。自从成为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她一直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她说:“读书写作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也想用读书改变村民的生活。”
马慧娟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一个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经过多年生态开发建设,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不足5%增长到现在的39%,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开发之初的不足5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万元。
“农民群众不仅要物质上脱贫,精神文化上也要‘脱贫’。日子好了,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正当其时。”马慧娟说。
2018年时,一名农村读者给马慧娟留言,说很喜欢读书但找不到图书馆借书,马慧娟立即走访调研家乡文化建设,了解到一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配置上还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她就依托村里的农家书屋发起成立了“泥土书香读书社”,募集各类图书近万册,号召村里人,尤其是妇女,有空都来读书,了解外面的世界。她还在读书社里成立了互助学习小组,组织识字的社员教不识字的社员,为乡亲们“扫盲”。
“记得读书社迎来第一批社员时,只有20个人,其中还有两个人不识字。”马慧娟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这几年,她把“泥土书香读书社”作为履职阵地,经常给村民们讲课,帮助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有时还以她个人的事例,阐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村里人多学习、追求梦想。她也会和村民们深入交流,了解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马慧娟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我连名字都不会写,开个店铺不会记账。”红寺堡区朝阳村的村民明小兰一有空就到这里来和姐妹们坐在一起练字、看书。“能识点字我特别高兴,感觉梦想实现了。”玉池村村民杨芙蓉有一手编织帽子的好手艺,却不知如何打开销路。如今,她每天都来读书社学写字:“今后识字多了就去网上卖帽子。”
如今,马慧娟有个想法,就是把“泥土书香读书社”推广到整个红寺堡区,为更多群众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年全国两会上,她继续关注乡村文化建设议题,希望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村民们“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2020年5月8日,马慧娟(右)在“泥土书香读书社”在向学员讲解识字作业。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2020年5月8日,马慧娟(左二)在“泥土书香读书社”向学员讲解识字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2020年5月8日,马慧娟(左二)在“泥土书香读书社”向学员讲解识字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