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85岁老别墅展新姿:“地质之光展览馆”开馆
日期: 2016/06/15 18:05

经过近一年的筹措改造,6月1日,太平角湛山二路1号……一幢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欧式别墅以“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之名,对公众开放。作为太平角八大关区域唯一与花石楼相媲美的花岗岩建筑,它也是该区域揭开神秘面纱的第四座欧式别墅,这里曾留下李四光和柳亚子的足迹。

85岁小楼故事多

    站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靠近路边的那座院落里树影婆娑,绿树掩映间一幢红屋顶的石砌小楼隐现,花岗岩砌石的青灰色泽和粗砺质地彰显这座欧式别墅的古朴厚重。门口的黑色挂牌初露玄机:“欧式别墅,约建于1931年,俄国建筑师尤力甫、中国建筑师唐蔼如等设计。建国后,诗人柳亚子及科学家李四光曾居此楼。”。

    过去85年里,这幢别墅数度实施“微整形”。然而,无论建筑本身如何嬗变,小楼却因其后来两位主人的入住,再度声名显赫。一位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现代诗人、曾经组建了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的柳亚子。

    从1957年到1961年,李四光曾经四次来青在此居住。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新理论,即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就在此完稿,奠定了新中国地质科研工作的基础。柳亚子旅居青岛则是在1934年,从他描写青岛的几首诗中可见其与青岛的交集。

“地质之光”收藏在这里

    步入湛山二路1号的院落,迎面的巨石上镌刻有李四光的手迹 “地质之光”四个大字。整座别墅院落,庭院占据了四分之三的面积。但在小楼内,李四光和他的地质学无疑是绝对的主角。

    李四光展厅的绝大多数展品来自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以及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捐赠。在这里,你将更加了解这位新中国地质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他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展现了中国石油开发的广阔远景,让新中国彻底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他开创了地震地质研究,并明确提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今天,利用3D打印技术,李四光所珍藏的让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成为定论的珍贵石质标本得以复生,颜色与肌理都与实物相差无几,尺寸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那块直径只有两公分的著名的 “弯曲的砾石”,也将依托高成本的3D打印技术,在展厅呈现。

    小楼里的第二道风景属于诗人柳亚子。在这里,参观者将能读到柳亚子对于青岛的风物吟咏,其中包括崂山、当时的中山公园和海水浴场等地。柳亚子创建南社并与毛泽东以诗会友,特别是有关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的来龙去脉,在展厅中均有所展现。

一处科普新天地

    如果你以为在湛山二路1号只能看到一座建筑和两位名人的过往,那就错了。

    在这座两层小楼里,二楼空间被最大限度地腾空,布置成了一个拥有集会功能的书房和一处可以提供各类讲座培训活动的讲堂。在这里,针对青少年的科普类知识讲座将是讲堂必备的定位与功能。

    再回到这个占据了四分之三建筑面积的庭院里,一条环绕主楼的水渠依然有活水流过,并汇聚到附近的一处喷泉。水渠周遭的树木粗壮,最引以为傲的当属三棵体形庞大、枝繁叶茂的紫薇树,据专家鉴定,在山东省内都属罕有,其中最大的一棵正立于草坪中央,这里被布置为一方露天休闲区域……“紫薇讲堂”。夏日里,紫薇树下清风徐来,有关科学、音乐、读书主题的雅集活动将吸引人们纷至沓来。


   
三块巨石来历不简单

    据了解,庭院中的三块巨石也大有来头……艾山式花岗闪长岩: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崂山花岗岩:形成于1.4亿年左右的中生代白垩纪;还有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这三块巨石,代表了青岛地下岩石的三种类别。与青岛相关的石头,比如海底隧道的石头,蛟龙号采集的海底石头标本以及青岛周边地区的地质特色样本等等将陆续现身于院落中。

    由三巨石始,沿院中小路盘桓,直抵楼侧的科技长廊,这里呈现的是有关地震、火山、海啸和冰川的相关知识。各种与此相关的实景体验将次第展开。在院落入口处一间奇特的地震屋里,参观者可以模拟体验4到8级的地震。(陈珂)

   【配图  1、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外观   2、展览馆内景   3、书房  4、科技长廊 周光辉 摄 】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9/16537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