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青岛位列其中。
青岛市将在三个方面展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一是发挥港口优势,立足港站“双轮驱动”,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促进不同主体间信息互联共享,创新管理运作方式,提升功能和增值服务,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二是立足制造业聚集基础,以供应链协同和模式创新为核心,丰富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内涵,增强物流服务与制造业信息、技术与标准衔接,优化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加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推动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
近年来,青岛在物流集聚区建设、信息化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集中发力,提升了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发展经验,物流业发展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2015年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38.7亿元,同比增长8.8%,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7.1%,重要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物流运行效率较高。
据悉,本批试点时间为3年左右。(周建亮)
青岛加快推进国际城市建设
自今年2月全面启动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实施工作以来,青岛正加快推进国际城市建设。
目前,青岛正加紧编制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制定2016至2017年度国际城市战略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国际城市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协同推进国际城市战略深入实施。
围绕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青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把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细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以国际化战略思维提升工作水平。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推进机制。面向市民开展信息调查和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提高战略实施的科学性、透明度,形成国际城市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根据计划,到2049年,青岛将迈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幸福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行列,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生产要素的区域性国际配置中心、信息资源的区域性国际交流中心,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沈俊霖)
12884辆新能源汽车上路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青岛得到快速推广,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新能源汽车12884辆上路行驶,其中公交车2350辆,投放在市区50余条公交线路,约占全市公交线路总数的8%。
充电设施建设同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市已建成换电站7座、充电站109个,建成及在建交直流充电终端12000余个,累计充电1.15亿千瓦时。
去年年底,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务绿色出行”模式,在全市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之间采取分时租赁的方式,构建点对点的公务出行大循环。目前,机关单位的停车场已经安置百余个充电桩,并已完成手机APP上线,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随借随还。同时,部分大型商场、酒店也可提供充换电服务。全市已逐步构建了以公交充换电站、公共停车场、政府机关、科技园区及高校、企业和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为主体的公共充换电服务网络。(王娉)
快速发展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5月28日,人们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总部基地观看展示的车辆。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设立于胶州湾的西海岸,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经过多年发展,该区域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引擎。 初阳 摄
舞剧《法显》首演
6月11日、12日,由青岛市文化主管部门出品、青岛歌舞剧院演出的精品舞剧《法显》在北京中国剧院首演。
法显为中国古代东晋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曾经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漫长考验,与青岛结缘。本剧透过这位高僧的传奇人生和精神历程,可以让观众回望那段光荣“荆棘路”、见证青岛“海丝梦”的精神之源。(梁辰)
【配图 图为彩排现场。】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馆
6月1日,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正式开馆。
这个图书馆总面积1100平方米,入藏各类少儿书刊文献3万余册。馆内设有阅览坐席260个,分为儿童借阅区、幼儿阅览区、少儿活动室、少儿剧场、阅读工作坊等五个独立服务空间,并设有数字体验区和圆廊展览区。馆内还配备了学习一体机,孩子们可用手机扫描其中的图书资源带走随时随地阅读。(李魏)
【配图 图为幼儿阅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