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一切让报纸来说话
日期: 14年05月4期
杨文凯:一切让报纸来说话
编者按:

杨文凯,日本中文导报社社长、主编。数年前接受人民网日本频道专访时,对时代发展、华媒现状,以及《中文导报》的追求表达了坦率的看法。值此《中文导报》发刊1000期之际,愿与广大读者分享一个导报人的思考。

(以下是专访全文。作者:人民网记者 王晴)

每次跟杨文凯联系,感觉电话那头的他总是在忙碌着。语速快、行色匆匆,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感觉让人很容易与快节奏的日本社会、竞争激烈的华文媒体业界对号入座。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95年来日,98年进入中文导报社任职。转眼间,他已在《中文导报》走过了十载春秋。其间,版面多次更新、人员几经更迭,而《中文导报》却以自己的坚守在日本华文报纸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读者与业界的充分肯定。用杨文凯的话来说,在日本这个异文化的环境里,《中文导报》从来都是,而且永远将是在日华人自己的报纸,帮助和引导在日华人向前发展。

——日本的华文报纸竞争很激烈,《中文导报》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赢得了华人社会相当的口碑。能谈谈您的办报理念以及《中文导报》的定位吗?

《中文导报》一直强调的是新闻的独特性。从新闻专业的眼光来看,一份报纸,长期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会失去存在的前提。《中文导报》所要提供的,首先是日本华人社会具有独特性的新闻,也就是提供我们自己采写、原创的内容。为了追求内容的独特性,新闻必须有专人去采访、去写作,需要投入成本。但是,我们感觉当今社会对报纸评价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今后的报纸当然还需要原创的独特的新闻,但报纸的成立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家新闻,可能需要重新权衡。我相信很多报人也与我一样,有些彷徨。

——您觉得以前的办报标准,跟现在有什么区别?

一份拿得出手的报纸,应该图文并茂、长篇短篇新闻配合得当、版面安排富有节奏感、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当然报道和写作更需要维持在一定水平线上,这是以前评判报纸的标准。但现在的报纸追求的是冲击力,讲究炒作,对新闻的独特性要求不高。2000年前,网络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办报的准入门槛很高,对报人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报社需要记者,记者要追寻新闻线索,还要有写作能力,没有线索没有稿源,报纸就会开天窗。以前的报纸,是脚跑出来的,手写出来的。

但网络发展起来以后,对报纸冲击很大。现在信息极大丰富,不需要很辛苦地去找新闻源,网上搜索一下,一份报纸就可以做出来。华人在海外办报,跟中国国内主流媒体及日本主流媒体都不同,没有规范机制,非常自由。所以很多时候该怎么办,需要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我看到《中文导报》上有散文,有一些比较讲究“情调”的东西。我印象中的在日华人,是非常辛苦、忙碌的群体,他们有时间来欣赏一份报纸的情调吗。《中文导报》在选材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我们针对的是稳定型华人,生活相对安定,在日本已经摆脱生存压力的华人。90年代中期,我们的读者大部分是留学生,这些初期读者现在都已成家立业,生活有了安定的基础。华人在日本拼搏多年,他们现在开始反思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意义何在。

华人作为日本最大的外来族群,已经离百万人时代为期不远,定居倾向和稳定生活正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尽管新一代留学生仍然关注升学、就职等现实问题,大批研修生实习生仍然在争取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更广泛的稳定型华人在日安居乐业,已把目光投向了买房、买车、医疗、保险,以及孩子教育和老有所养等问题。所以《《中文导报》》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层次,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报道。提供思考和情调,本是报纸应有之意,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在日生活的方向。

——您来到日本这十几年间,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华人社会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跟中国国内一样,日本华人社会的变化很大。

日本的华人社会以前相对简单,留学生居多,大都在日本涉世不深,落差不大。但同样的身份起点,每个人走的道路不同,久而久之差距自然拉开。现在的华人社会内部各阶层分化很明显,华人上层现在可以直接跟日本上层交流,但同时也有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黑户。

——日本华文报纸跟世界的华文报纸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我参加过一些海外华文报纸的论坛,比如海外华文传媒论坛、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等。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要以老牌的华文报纸为主,比如香港的星岛日报、明报,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南洋日报,还有北美的世界日报等主流华文报纸。这些华文报纸历史久、运作经验丰富,让后起的华报望尘莫及。

例如2007年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在神户召开。从申办之初到大会成功落幕,《中文导报》全程跟踪报道,会议期间还出一期特刊,连夜运抵会场,将华商大会由始至终的贯穿下来。但是我听说华商大会在马来西亚举办时,当地华文报刊为华商大会每天出一份特刊,坦率来讲,我们做不到这点。这些海外华文大报领先我们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有些方面又不能如法炮制,因为报社的结构和市场的规模有很大区别。

跟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兴华文报纸相比,我认为《中文导报》还是值得一看,可以一拼的。

——您是否经常会感觉到办报理念跟市场需求的矛盾?

报纸需要有人文气息,但报纸也是一种商品。

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现代人的思维深度远不如前,没有人有闲情逸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这种大环境下,报纸是否需要妥协?报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在坚守理念跟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虽然说文人办报是理想的状态,但是事实证明,文人办报容易与市场脱节。如何在理念跟市场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我还是个摸索者。我们一方面需要把握传媒业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做好现在,做好这份报纸应该做好的事情。

——您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还是个文人?

我本质上是文人,在管理、经营方面边学边干,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工作总归要有人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其实这一点在国内国外都一样,人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需要承担很多责任。

——对于自己的这个团队和报纸,您如何评价?

最近两三年来,这个团队比较稳定。在日本有这么一个华报团队,很不容易。但是稳定也有利有弊。报纸是积累性的东西,需要有广泛的消息来源、人脉关系,持续连贯的风格,稳定的写作水平。新人需要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他们刚上手的时候不一定有方向。但是太稳定了,报纸可能缺少新鲜血液。

关于《中文导报》,我认为在日本有这么一份华文报纸不容易。华人社会终究需要有一份像样的坚实的报纸垫底,我们感觉有责任为华人社会提供导向性信息,并把华人社会的声音传递出去,传向中国、日本、世界。

谈及《中文导报》时,我看到的是一个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杨文凯;谈及办报与现实的矛盾时,我看到的又是一个坦率、真诚的杨文凯。为日本华人社会办一份有格调、有内涵、有引导性的报纸,是他的和中文导报社的追求。今天,一份报纸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这不仅是《中文导报》面临的问题,对所有的媒体人来说,都是在前行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8/15329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