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始皇和大兵马俑”日本巡展一年 (组图)
日期: 16年02月4期

2015年10月26日下午,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始皇和大兵马俑”展开幕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

本次大展,是“兵马俑”首次进入日本三大国立博物馆展出,为期一年。2015年10月26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2016年2月21日闭幕。之后,将继续在日本福冈市的九州国立博物馆和大阪市的国立国际美术馆展出。2016年10月,将结束在日本三地的巡展。

开幕当天,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大使代理、公使刘少宾,陕西省文物局赴日代表团团长、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日本文化厅副厅长有松育子女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日本放送协会(NHK)专务理事塚田祐之,NHKPROMOTION董事长旭充,朝日新闻社执行官企划事业担当坂本弘子女士,以及中日双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代表、展览赞助单位代表、日本186家新闻媒体代表共1600余人,齐聚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据悉,本次展览的展品是从陕西省19家文博单位精心遴选的,基本上涵盖了秦人发展历程上各个时段的文化面貌。出展的120件(套)展品来自陕西省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等19家文博单位。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秦王朝的发展轨迹——从西陲方国到统一帝国”、“真实的秦始皇——帝都与陵寝周边的考古发掘”、“不朽的地下王国——兵马俑与铜车马”,全面系统的展示了秦人从边境小国到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脉络,以及秦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次展览是兵马俑等出土文物首次在日本三大国立博物馆展出,借助日本国家级的宣传平台必将使展览大放异彩。

日方主办单位简要介绍了秦人发展的历史及秦兵马俑与众不同的特点。秦兵马俑在1976年发掘两年后,曾首次在日本展出过。此次展览结合了秦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富有创新性的一些展示手段,给广大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中方认为,秦兵马俑是一个文化使者,是来传播中华民族友谊的。中日之间有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彼此尊重对方的历史和文化,以后无论发生什么变化,中日友好的信念都不能改变。希望这种增进两国友好交流的活动越搞越多,越搞越好。

长安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

日本NHK电视台在2005年拍摄了“新丝绸之路之西安——永远的都”。不得不承认,长安一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纪录片以殿堂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提琴声拉开序幕,从现代西安为起点开始讲述唐朝,情感非常之细腻。

尽管西安早已不是那座“都”,但日本人还是会在纪录片内说“都城虽然迁移到了北京,但比起智慧的积累,这个古都还绝不会输给谁”。

《新丝绸之路》共有10集,是CCTV和日本NHK电视台在中国合拍,共用素材,之后各自剪辑出版。同样讲述丝路起点长安的纪录片,CCTV的只有45分钟,而日本NHK却有88分钟,几乎是其两倍。不论是音乐、解说、内容,还是对于历史性的客观还原,NHK都下足了功夫。

在历史上,日本人都把京都奈良认作是精神上的故乡,日本从中小学开始去京都奈良旅行就是很平常的事。而奈良和中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其著名的观光名胜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长安建造的。

平城京曾是日本都城,地处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迁都于此。平城京东西约长4.2公里,南北约有2.7公里,中央一条宽85米的朱雀大路,将平城京分为左京和右京。朱雀门通向的平城宫设太极殿、朝堂、朝集殿等,都极似长安。

所以说,长安可以算是日本人精神上故乡的源头。NHK版本叫“永远的都”,寓意着在日本人眼里,西安才是真正的都城。

揭秘日本人的“中华情结”

文/佐藤谦一(日本)

前两日与好友饮茶,朋友是华人的缘故,不免聊到了华和之间的历史。

中国人自称“汉人”,在欧洲则称中国人为“秦人”(拉丁文之Sina,法文Chine,北欧文Kina,英文的China,本字皆为“秦”),而在日本,则向来称呼华夏人为“唐人”。

在我的印象中,唐是中国史上一个完美的时期,虽然事实上——想必——并不如此,但是终究不妨碍我对于唐的那种完美性的误解。与唐朝相对的,在日本大致同时期的平安朝,同样也是一个优雅的时代。不得不说,当日本人对自己的历史越瞭解,对平安朝的从容与风雅越理解,就会越嚮往唐朝。甚至在今日的现代日本社会中,仍然能够发现许多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的风俗与器物:日本的抹茶与茶道,佛寺与禅宗,相扑与蹴鞠,白居易的汉诗,和服中最高规格的唐衣……都依然坚持着一千年前的大唐遗风。而唐朝人对于美与精緻事物的追求,也历经千年而融入了日本人的性格之中。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能如此温柔而非侵略性的被其他周边民族所接受。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学生与留学僧们,在学成归朝后带回了大唐的文明与风俗,使日本吸收了从佛道哲学到典章制度在内的所有中华文明,甚至当时的平安京,也就是今日的京都,也是完全彷照左京长安,右京洛阳的样式而建造的,至今站在京都的街巷之中,都依然能够感受到唐风的强烈存在。

然而这种交流,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中,几乎是一种历史上唯一性的,当唐朝走向覆灭的时候,及至南北宋、蒙元、明、清,正式的交流就几乎是戛然而止了。

对于许多日本人而言,或者对于整个东亚文化圈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源于夏,传于秦汉,兴于隋唐,而亡于南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悲伤故事。可以说,崖山之役后,无论日本、朝鲜、越南或琉球,皆已不再仰慕变异了的中华文化。

但是,更严重的是,当清室入关问鼎,唐人剃髮易服,这可以说是在当时东亚历史上最为耻辱而震撼的事。李氏朝鲜与阮朝越南殊死抵抗,得以保存衣冠,然而也更加使得周边国家对于夷蛮化的中国的鄙夷,或者说,对于东亚各国而言,中华已然灭亡。

无疑,在那个将近千年以前的繁华时代,长安的天子才是整个华夏文化圈精神上的领袖,甚至西北庞大的游牧民族都尊称唐皇为天可汗。韩人缅怀大明,因为那是最后一个汉人的朝廷。而大和人却最追怀有唐,向往曾经的长安,日本人心目中的“大唐情结”,恐怕是即使现今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2/16376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