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市委书记李群接受华媒采访讲述“青岛故事”
日期: 2013/10/02 18:45
市委书记李群接受华媒采访讲述“青岛故事”
9月7日,第七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开幕。开幕式后,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先生接受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和香港等十家媒体联合采访,介绍了青岛的发展思路。

记者: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青岛举办,这在中国北方城市中还是第一次。青岛作为一座依海而生、依海而成长的美丽城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请您介绍一下城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李群:首先,非常荣幸本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青岛举办。青岛是一座秀外慧中、温文尔雅的海滨城市。自1891 年建置以来,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青岛不断开启城市发展新篇章,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辖六区四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63.6万人、常住人口871.5万人的现代化大城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先后被列为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巨大飞跃。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7302.1亿元,增长10.6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0.2亿元,增长18.4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角度看,青岛展现出了多种特质、多样风采的独特魅力。在我看来,青岛有五个突出的特色:

青岛是一个港口城市。青岛是大陆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拥有青岛港、董家口港两大亿吨海港。青岛港始建于1892 年,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去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1亿吨、1450万标准箱,均居世界港口前十位。近年来,我们重点开发建设董家口港,该港口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正在着力打造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青岛的国际空港目前有国内航线95 条,国际(地区)航线14条,去年旅客吞吐量12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2 万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

青岛是一个开放城市。目前拥有2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国家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国家级功能园区。全市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70亿美元,1.1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4%、出口占43.8 %、税收占40 %。2012 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732.1亿美元,其中出口408.2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5 亿美元、增长1的%。

青岛是一个品牌城市。从早年全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的“上青天”,到后来的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青啤“五朵金花”,再到目前的青岛港、南车四方、高校软控、金王等众多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这座城市还拥有很多的荣誉,比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五大最适宜退休城市、中国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等等。

青岛是一个海洋科研城市。集聚了大陆70 %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30 %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承担了大陆“863 ”、“ 973 ”项目55 %和90 %的海洋科研项目。大陆海水养殖的前五次浪潮都发起于青岛。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
青岛是一个文化旅游城市。青岛依山临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康有为先生对青岛有“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赞誉,梁实秋先生也说过“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青岛汇集了20 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是2008 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感到青岛的确是一座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城市。作为城市的主政者,您对青岛的未来有怎样的构想?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实现这些美好构想?

李群:目前,青岛市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开启了向更高水平小康,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广大市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新期待、新要求。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我们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导战略,描绘了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围绕实现“中国梦”,全力打造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所谓“宜居”,就是立足于青岛的基础和特色,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打造生活舒适便捷、生态景观怡人、公共安全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市民工作生活质量。

所谓“幸福”,就是着眼于增进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社,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市民,使市民有一种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增强对城市的家园感、归属感、亲切感。

所谓“现代化”, 就是在城市治理、建设和发展中,更多地展现出现代文明、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设施等方面的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使城市更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所谓“国际化”,就是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运用世界一流理念和标准来经营和管理城市,在各个方面主动与国际接轨,增强对国际要素的聚集、服务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一是以雄厚的实力做支撑。我们始终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自觉把城市摆在全球大格局中审视,着力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强化全域统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人才荟萃的高地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近年来,青岛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2010年为5666亿元,2011 年增至6615 亿元,2012 年达到7302 亿元,三年的时间连续跃上五千亿、六千亿、七千亿三个台阶。

二是以优秀的文化做引领。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了不同文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多元包容、兼收并蓄、自由开放、创新求变的文化特点。上世纪20 、30 年代,众多文人墨客汇聚于青岛,康有为、王统照、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都曾在青岛生活居住,留下了一段青岛与文人的历史佳话。我们会遵循历史文化脉络,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是以和谐的社会做铺垫。社会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百姓内心的幸福感受,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让市民成为宜居幸福城市的建设者和共享者。目前,青岛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

四是以优美的环境做保障。我们突出“蓝色海洋、绿色城市”主题,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以举办2014 年世园会为契机,提升城市北部的美丽度,缩小城市环境的南北差距。抓好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全力以赴把大沽河打造成为“生态中轴”。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记者:青岛是中国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产业基础比较雄厚。面对当前变幻莫测的世界经济形势,青岛在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上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李群:目前,青岛总体上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工业化的路还很长,我们将准确把握青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扎扎实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创新是王道。青岛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首推创新。我们全面推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50 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2 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6 家。开工建设了“千万平米”孵化器等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展开“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建设,努力把创新要素融入到产业升级的各个方面。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立足青岛的工业优势和特色,全力打造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目前十条产业链产值已突破万亿元,其中有六条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 . 8 %。着力实施“十个千万平米”现代服务业工程,发展高端金融、高端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三是推动全域统筹。立足于青岛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研究确立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坚持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区域统筹,以胶州湾为核心,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联动发展,沿大沽河生态中轴、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烟威青综合发展带、济潍青综合发展带“一轴三带”展开产业布局,依托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带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屏障,依托若干与中心城区优势互补、规模适度的城市组团实现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记者: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刚才您讲过,青岛拥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而且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您能否谈一谈,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李群:青岛是一座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青岛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阔而富饶的海洋。2011 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将青岛定位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青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肩负起了国家使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我们确立了加快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工作目标,坚持把蓝色引领作为主导战略,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壮大蓝色经济规模,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蓝色跨越,以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一是实施科技引领。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快国家海洋实验室、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速集聚高端涉海创新要素。创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青岛蓝色人才港,聚集了一批海洋高端人才。在海洋资源开发、物理海洋、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已有120 余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二是壮大蓝色产业。全力实施“蓝色跨越”行动计划,以培育海洋高端产业为重点,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洋新兴和高端产业,突破发展涉海服务业,加快构建链条完善、技术领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重要的船舶海洋工程基地、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墓地、国家级家电电子产业基地。2012 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114 . 4 亿元,占全市GDP 的15 . 2 %。

三是强化平台支撑。规划建设了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三大平台,以更好地承载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硅谷,着重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中心、成果孵化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西海岸新区,立足拥有5 个国家级园区、5 个省级园区和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亿吨港口等优势,加快打造国内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捷的海洋经济新区,力争用5 年时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红岛经济区,重点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走向深海、走向深蓝,首先要强化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利用,把这片宝贵的资源可持续、最优化地留给后人。我们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强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人与海洋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请您谈一谈在扩大开放方面,青岛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下步将采取哪些思路和举措?

李群: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青岛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从“三来一补”起步到招商引资、扩大出口,从劳务输出、承包工程起步到投资设厂在海外,逐步融入全球化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青岛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70 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60 . 7 % ;外贸进出口从1988 年的2 . 8 亿美元,发展到2012 年的732 . 1 亿美元;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从零起步,发展到2012 年的境外中方投资额和国际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突破10 亿和30 亿美元;服务外包从无到有,2012 年离岸外包执行额突破8 亿美元;青岛被美国《 财富》 中文杂志评选为“2012 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显著优化,促进了城市国际化和创新活力的显著增强,推动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青岛正全面融入现代化、国际化,对外开放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的突破。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把青岛发展摆在全球大格局中审视和把握,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开放的眼光办一切事业,广泛汲取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在走向世界中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工作水平。

二是发展更加开放的经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四外”联动发展,稳定外需与扩大内需融合发展,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提升发展国际货物贸易,突破发展国际转口贸易,跨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实现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加快“一谷两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合作创新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加强园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多重功能叠加优势的功能区。

三是培育更多的跨国企业。强化政策支持,着力培育一批成长于青岛本土、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并购研发项目、知名品牌、营销网络、研发中心等,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工业园区、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完善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规避和防控风险,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四是建设更加开放的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开放程度,增强对国际要素聚集、服务和辐射能力。在深化经济领域开放的同时,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开放,通过开放整体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向世界先进城市学习,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加强多层次对外合作交流,树立国际化城市的良好形象。

记者:青岛将举办2014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现在筹备情况如何?世园会将给青岛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呢?

李群:2009 年9 月15 日,青岛获得2014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规格为AZ / B1 级。展会将于2014 年4 月25 日至10 月19 日举行,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 From the earth , for the Earth )。园区规划总面积241 公顷,包括主题区164 公顷(其中水域15 . 6 公顷)、体验区”公顷。本届世园会将是参展国家和地区最多、大陆所有省份和台湾全部参展的一届盛会,真正实现了“五洲聚会,中华团圆”。

在筹办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展会定位、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水平、以本土优势彰显展会特色,充分借鉴历届世园会等大型展会的成功经验,坚持生态环保标准,坚持开放、创新、节俭、廉洁、全民办世园的原则,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利用,力争举办一届“世界一流、中国时尚、山东特色、青岛品牌”的世园会,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惠民、有特色、高水平的园艺盛会。目前,各项筹办工作正全力推进,园区内重要建筑全部封顶,市政设施建设及乔木、亚乔木栽植任务已基本完成,园林景观初具规模,今年10 月前将完成园区建设,转入试运营阶段,为明年4 月正式开园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2014 世园会的举办,将给青岛的城市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化。我们在筹办过程中,将世园会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标杆城市的目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突出超前规划,强化科技引领,努力使青岛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城市建设的雅致之美、城乡一体的宏大之美、宜居幸福的愉悦之美,向世人展示一个开放、繁荣、多彩、宜居、幸福、和谐的青岛。特别是在世园会周边规划了194 平方公里的世园生态新区,将建成青岛全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带动城市功能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的提升。

记者:世界华文传谋论坛已经举办多年,在宣传中国、推介城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请问,您对青岛与华文传媒的合作有些哪些期许?

李群:众所周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至今,已经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首脑峰会”,以其开放性、国际性、高层次,为推动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巨大成就,搭建起了高端平台。我本人从事过多年的宣传舆论工作,深切理解传媒在当今时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青岛举办,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青岛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近距离观察青岛的机会。

青岛从开埠之初,就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国际化一直是青岛城市基因中最重要的因子。当前,我们正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离不开华文媒体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真诚期待与华文媒体深化交流与合作,热烈欢迎海内外的媒体朋友来青岛采访采风,让世界了解青岛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了解青岛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发展的成就。也希望通过“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个平台,让青岛更好地了解世界、把握大势,让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了解青岛、兴业青岛。我们将为各华文媒体提供开放、透明的环境,为媒体朋友的工作生活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2/14928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