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媒走四川:体验真实藏区风情(组图)
日期: 13年10月1期

 中文导报讯(中文导报记者欧阳乐耕、中新社记者付敬懿 )走进藏区感受真实,“文化中国·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四川藏区行”9月11日至14日在四川举行。来自10个国家29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走进四川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体验独特的藏区风貌文化。

此次活动以“文化中国”为主题,通过世界华文传媒高层人士深入四川藏区寻访华夏文明、感受藏区风貌、体验藏区文化,向世界呈现美丽的四川藏区,让世界了解真实的藏区风情。
   
此次“文化中国·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四川藏区行”活动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主办,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承办,是中国新闻社为加强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的联系,并根据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需求及关注的中国大事、热点新闻事件,定期组织在所在国有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到中国大陆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系列活动。

《世界华人周刊》社长张辉在阿坝黑水县色尔古藏寨品尝青稞酒。

灾后四川,依旧美丽

9月11日,来自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10个国家29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深入汶川映秀,灾后的四川,依旧美丽。

当日上午9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四川藏区行”活动嘉宾到达四川汶川的水磨镇,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这个曾经遭受地震创伤的古镇,如今已恢复往日的美丽。阁楼林立,山水相依,古镇的建筑依然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

在水磨镇的西羌汇中,海外华文媒体参观了地震的纪念馆,满是尘土的书包,报废的电脑,感受到了灾难的可怕。随后,海外媒体考察团游览古镇,走在古镇的禅寿老街,两侧依旧是具有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的商铺,历史悠久的水墨亭、万年台、字库塔、白塔仍然存在于古镇中。   

“水磨还如此美丽”。《世界华人周刊》社长、华人网络电视台台长张辉说,在西羌汇看到水磨古镇,跟如今的差别不大,现在的规划更加美丽。  

海外媒体考察团来带汶川县漩口中学的映秀地震博物馆,游览位于5·12地震中心的场景,倒塌的教学楼,破烂的教室,陷入地下的男女生宿舍,满目疮痍。在5·12地震纪念碑前,30余位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眼含泪水,献上花圈,缅怀地震遇难者。

“看到地震的情景,感觉很难过。”瑞典《北欧时报》董事长郑王平说,当时中国的情况牵动着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心,在纪念碑前缅怀逝者,更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澳华时报》发行人苏中朝体验藏族服饰文化

色尔古藏寨:独特神秘的藏族文化

 11日下午,海外媒体考察团一行来到四川黑水,步入色尔古藏寨。色尔古是藏语意为“盛产黄金的地方”,藏寨位于黑水县东大门,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小江南”的说法。

“色尔古藏寨是藏族嘉绒部落的分支。”据色尔古藏寨的戈东卓玛介绍,色尔古藏寨是一个典型的藏民族文化地,它依山势,傍猛河而建,是一座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的藏寨村落,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古堡”。
   
步入色尔古藏寨,一路飘扬着写满佛经旗帜,献哈达、喝青稞酒、洒风马旗,藏族同胞们用最具特色藏族文化迎接海外华文媒体嘉宾。游览神秘的藏寨,体验独具特色的藏族建筑,锅庄广场的藏族仪式,将藏族风情完全呈现在海外媒体嘉宾面前。

“色尔古藏寨真不错。”来自美国的《中外论坛》发行人刘仕诚说,只有深入本地才能体会得到文化的内涵,在色尔古藏寨行走,与藏寨中的长者交谈,才能初步了解藏族的文化,想要真正体会,还得住上一段时间。

 篝火晚会、烤全羊,藏族风情舞蹈,海外媒体考察团尽情享受着原生态的藏族风情。来自日本乐乐中国电视台的董事欧阳乐耕感慨,“这一趟没有白来,藏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深深吸引了我。”

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感受佛教文化。

体验藏区牧民生活  了解真实藏区

9月12日,29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一行30余人走入四川藏区的牧民家庭,品美食,跳盛舞,惊叹藏区牧民生活的改变,表示要把藏区的美丽风景及藏羌文化远传海外。

当天上午8时,来自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的10个国家29家境外知名的华文媒体嘉宾深入四川藏区,来到平均海拔3000米黑水县马河坝村。村寨口,路旁几只牦牛正在晒着太阳,而热情的藏族同胞穿上传统服饰,为海外媒体嘉宾献上哈达、酥油茶。

站在村寨口,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分外诱人。走入村寨,是整齐的三层石砌小楼,白、黄、黑相见,格外美丽。步入小楼,是充满藏族风情的木质装饰,毛毯,沙发整洁摆放。在村寨的转经筒旁,藏族同胞们身穿盛服,与嘉宾们共同跳起了舞蹈。   
   
“我要把看到的景象都传播出去。”美国《中外论坛》总主笔、《星岛日报》专栏作家王性初说,国外媒体掌握了国外话语权,藏区的变化必须要告诉媒体,才能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和文化传播到海外。
   
马河坝村是安多藏族聚居的村寨,世代以牧业养殖、挖取名贵中药材为生。以前,村民大多在山间分散居住,生活较为艰苦。08年后,政府将村民聚居于一处,修建房屋,将马河坝村建为集摄影、旅游为一体的原生态度假村。 

来自肯尼亚的《肯尼亚华声报》副总编高玮表示,在藏民家看到真实的原生态生活改变,这些都能带到非洲去,把这些经验传播到非洲,让非洲人民实现他们的梦想。

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阿坝牧民帐篷内体验牧民生活。

四川的藏医院  神秘的藏医文化

9月13日,来自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的10个国家29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到达四川甘孜州藏医院,听取藏医悠久历史,了解藏医的文化传承。

走入甘孜州藏医院大厅,是一座镀金佛像,整个医院充斥着一股浓郁的药草味。据甘孜州藏医院副院长江吉村介绍,那是藏医始祖宇妥·元旦贡布的佛像,是他撰写了藏医四部医书,才形成独特藏医体系文化。如今,藏医药学的历史已有1300余年,一直不断的发展完善,在藏区广泛应用。

“藏医一直是很神秘的存在。”来自日本亚洲通讯社的徐静波社长说,他是第一次来藏区,为了了解神秘的藏医文化,亲自去请了医院内的藏医号脉,得出的结果与自己的感受完全相同,藏医的水平确实很高。唯一遗憾的是医疗条件比较简陋,但是地处高原地区,还是非常不错的。

随后,海外华文媒体考察团在甘孜州藏医院院长白玛卓嘎的带领下,参观了藏药的制作工序,近距离了解藏药的生产过程。在甘孜州藏医院的药品陈列室里,一幅幅生动的藏族医书唐卡,各种奇特的藏医外科手术工具,以及手工制作的藏药,让海外华文媒体嘉宾充分体会了藏医的奇特。

“藏医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跟中医一样。”白玛卓嘎说,内地对藏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藏医是藏区形成的一种科学的医疗方法,传承一直在延续。不过,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藏区的草药减少,藏医的传承受到了部分影响。特别是西医的引入,使得藏医的外科几乎没落。

“亲身感受了藏区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播藏区变化。”加拿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说,深入藏区感受文化气息,了解神秘的藏区,才能让海外人民认识真实的藏区,要邀请更多的外国媒体、官员来考察,才能把优秀藏区文化传播开来。

亲走泸定桥:“中国红色第一桥”

 9月14日,来自全球五大洲近30家境外知名华文媒体嘉宾抵达“红色名城”四川省泸定县,亲身走上“中国红色第一桥”泸定桥,感受红色文化,缅怀先辈光辉业绩。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为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在东桥头桥亭前,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记载着泸定桥的悠久历史。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一年后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平定”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

 站在泸定桥头,十三根铁索上铺着不多的木板,低头便是湍急的大渡河水,跨越激流、飞跃峡谷。海外华文媒体嘉宾们一个个走上泸定桥,体验惊、险、奇、绝,感受着当年先辈们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飞夺泸定桥”的勇敢和决心,“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

“这桥现在都是很危险的。”加拿大华人网络电视台常务副总编辑李峰说,他自己在桥上走都要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在这样的险境中,当年的红军也能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先辈的勇敢与决心真了不起。

“美丽的高原风情、美好的藏族生活、奇特的藏区文化,这才是真实的藏区。”来自美国《中外论坛》总主笔、《星岛日报》专栏作家王性初说,这次藏区高原之旅完全改变了他以往认为藏区只有帐篷游牧的落后印象,只有亲身感受,才能向世界介绍真实藏区。    

日本乐乐中国电视台的董事欧阳乐耕感慨,走入藏区的经历难得,作为媒体,就应该亲临现场,报道真实,他希望此次藏区之行能客观真实地向海外人民展示亲身的经历。

加拿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表示,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藏族安定的生活、浓郁风情及其文化,甲居藏寨、藏传佛教、藏医药、藏民情以及团结和谐的民族学校,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他希望能将藏区风貌拍摄成纪录片,在海外进行持续、扩大宣传,呈现一个真实的藏区。

塔公草原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海拔超过3700米,“塔公”,系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拥有河流、草场、森林、山体、寺庙、以及独具藏族民族特色的牧民定居点。9月13日,中新网记者通过镜头记录了草原浓郁的藏乡风情画面:蓝天白云下,星星点点的牦牛如黑珍珠抛洒草原;红瓦石墙的整齐划一的藏式民居;经幡飞舞庄严辉煌的寺庙......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2/14926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