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博馆 史诗演绎华侨史
日期: 2011/06/08 15:32
    光影重现淘金梦 史诗演绎华侨史




    一件件文物不再冷冰冰,在光影手段下如电影般诉说着曾经的苦难。

    走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游人时而置身开平乡间,故园总让人魂牵梦萦,时而拥挤在嘈杂的月台,垂泪挥别无语,时而颠簸在“大眼鸡”的船板上,惊涛骇浪中是一群怀揣淘金梦的猪仔……

    华博馆是江门一宝,是江门华侨华人奋斗史的浓缩,在布展实施方案制定前,参与布展的工作人员先后到厦门、泉州、梅州、汕头等市,对他们的华侨华人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学习到了很多布展经验。此外,由江门市政府牵头,工作人员还开展了大型的全球华侨华人文物征集,亲身赴海外收集了一批珍贵的华侨历史资料及文物。目前馆内已经拥有3.5万多件馆藏文物,数量多,是全国同类馆中最丰富的。

    历经数年时间建设而成的广东省首个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凝聚着江门的灵魂,体现着江门的精神。华博馆正是拥有了众多的文物,才充满生命力。

    ●二期鹤山和恩平馆统一规划设计  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

    重新布展的华侨博物馆二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它一改过去单一的“文物展览”模式,采取“场景+文物”相结合的模式, 以场景表现纸质文物内容,文物与场景融为一体,从而将科学性融于观看性之中,让文物“说话”。博物馆聘请珠江电影制片厂设计制作,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法,真实再现历史上五邑地区民众的生活状态和五邑华侨的历史贡献,让对华侨历史和侨乡文化没有基础知识的普通观众乐见,而且深受感染。

    整个展馆分为序厅(前言)、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侨乡新篇、华人之光、结束语九大部分。从进入展馆到走出展馆,参观者会经历出洋、寻梦、生根、站稳脚跟后不忘祖国、反哺桑梓等整个五邑华侨华人发展史。而两馆的风格也统一为庄重、简洁、明快,色调以中性调子为主,意在形成侨乡文化品牌形象。

    ●海陆空全面出击   沿游览路线市民领略侨乡民众生活

    走进序厅一眼就看见大堂背景,这块主题板叫《根在五邑》,开平碉楼已清晰浮现,而这里的五邑地图和五邑华侨华人世界分布图则给参观者一个整体的概念认识,全世界有多少华人根在五邑。

    第一馆“金山寻梦”集中表现五邑华侨华人出洋的背景、过程、形式,展示五邑华侨在侨居国(地区)艰苦创业的状况,揭示早期华工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从序厅顺势朝右走,就会发现眼前是一个店铺众多的墟市。在这个墟市里,设置了裁缝铺、葵叶编织铺以及木工房、打铁铺等当时很常见的农村摊档店铺。市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实证性”的文物,如护照演变过程(由早期的身份证明文件到后期的不同护照)、华工当年各种入境文件、澳门“猪仔馆”的历史照片等,反映了当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后,五邑地区原有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破产,大量乡民被逼离开土地出洋谋生的情形。整个展馆中有4个以情景再现的形式来展示,这是其一,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段,使得大量的文物在这些生活场景中展示出来,使得静态的文物动起来,又使参观者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大大调动参观者的参观热情。

    同样是在“金山寻梦”里,走过墟市,旁边就是一个出洋码头的场景,“广海码头”赫然出现在眼前。码头边停着一艘广式“大眼鸡”木帆船,那个时候的五邑乡民大都是乘这种帆船去澳门或香港,再转火轮出洋的。但这艘船外观是木帆船,里面却做成了火轮船舱模样,成为场景展示的合体。观众从码头登船,穿舱而过,在船舱里可以看到被关押的“猪仔”,也可以看到诸如司徒美堂对横渡太平洋情景的回忆录等文物资料。更让人惊奇的是, 为体现在海上航行的真实感觉,船板是可以上下晃动的,“大眼鸡”的船板上下晃动, 船舱里的舷窗是隐藏的电视,里面播放上下翻滚的海浪,游客犹如身临其境,重现了当时华工“猪仔”乘坐 “游动监狱”出洋的艰辛。

    走上二楼,可见淘金坑和葵艺馆 ,唐人街看起来也极具历史沧桑感;上到三楼,灯火辉煌的《碧海丹心》场景展示的是五邑华侨从晚清到抗战时期献身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救国运动的伟绩,馆中心圆型展台上的飞机是“冯如1号”,参照中国航空博物馆珍藏的实物仿制。

    ●延伸至馆外的新宁铁路最抢眼  火车正鸣着汽笛驰骋在中国第一条侨办铁路

    新宁火车站是“桑梓情深”的重点展区,从展馆一直延伸至馆外,坐公车经过华博馆的市民眼光都会被它深深吸引。这个展区的候车大堂、月台、火车头及车厢,都是按照历史资料的图片真实还原制作的。

    据悉,新宁铁路位于新宁(台山)和新会境内,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1909年通车,是中国第一条侨办铁路。新展馆通过展示车站、列车车厢、列车时刻价目表(文物)等,再现当年胜景。

    来到“宁城车站”,看着正要出站的那个古老的火车头,不难想象当年它正在鸣着汽笛轰隆隆地在铁路上驰骋的情景。车厢泛着桔黄的灯光,令人油然而生怀旧之情。在这里,市民可以真实地体验一把当年乘坐火车的感觉。月台边的铁轨上停靠着一列机车和车厢,车厢右边的车窗是敞开的,左边的车窗是灯箱,展示铁路沿线火车站的历史照片。而穿过车厢从另一个车门下来的月台上,堆放着行李、金山箱和货物。而火车的候车大堂实则是一个展厅,里面展示着新宁铁路、乡村公路、乡村航运和铜鼓商港等相关的文物。

    ●华博馆的项目效应  记录华侨华人历史加快文化名市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人文、历史的凝聚,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的五邑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有380多万,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早在1992年就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华侨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未能实施;直到2001年,在江门建立一个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动议被市委、市政府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并召开了三次市长办公会议探讨设计大纲。2004年10月18日博物馆正式奠基。博物馆由三个馆舍组成,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区6000平方米。

    2005年11月26日,华博馆以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汇报展的形式面世,轰动江门。

    2006年,该馆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华博馆由市级博物馆升级为广东省江门华侨华人博物馆,影响不断扩大。

    2009年,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此次布展力争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定位于知识信息化博物馆,将通过文物与情景相结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等手段,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在知识和精神方面都能够有所收益。

    华博馆不但展示了五邑海内外的华侨文化,还为研究华侨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如今,无论是来江门参观访问的各级领导、海内外侨胞,还是全国各地的旅行团,无论是自驾游的游客,还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来到江门,都会到华博馆看看,该馆每日平均接待3000—5000名游客,已成为侨乡名副其实的“地标”。

    江门人把这座城市中最好的土地、最标志性的建筑,献给了华侨华人博物馆,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这里安放着一个城市的灵魂,这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参观这些藏品,你会感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厚重,也会寻找到侨乡文化的真正底蕴。(宗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2/13470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