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 凡
3月9日,儿子小象所上高中的毕业仪式。我们夫妇都去参加了,其中几幕让我感触颇深。
其一。校长为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点名、鞠躬、双手郑重交付毕业证书、握手、退后、再鞠躬。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哪个孩子握完手,著急走了,校长还会把他扶回来,认真地鞠上一躬。226个孩子们有序地排著队,一个、一个地上台,校长用了大约1个半小时的时间一丝不苟地重复著这套动作。我们就这样一直静静地观看著这个庄严的仪式,直到给最后一位毕业生颁发完毕,我想校长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然而我看到的是鞠完躬的校长转过身一直目送这位毕业生走下舞台,再走回自己的位子。此时我看到的校长的目光不仅是校长更像是父亲,同时看得我也眼眶发热了。
其二。上面的仪式中途只停顿过一次。那是当一名毕业生上台时,校长郑重地宣布“你是我校建校50年以来的第10000名毕业生”。同时还请上来一位先辈与他对话,原来这位前辈是该校的第1位毕业生。当天还有10多位该校的第一届的毕业生赶来为第五十届毕业生祝贺。当他们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后辈们挥手祝贺时,白发与黑发之间的互动让我看到了一种动人的传承。
其三。颁发完毕业证书,之后是颁发“皆勤奖”。连续3年没有请过假、迟过到的34名,连续6年没有请过假、迟过到的34名。全场为坚持不懈的孩子们响起了长时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里面也包括家人多年的努力。校方并未夸奖学习,而是表扬了全勤。细想这个“皆勤奖”与学习是应该有内在关系的,而且也会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其四。颁发完“皆勤奖”校长致辞。这是一所初高中一贯制的升学预备校,校长没有提到高考,而是介绍了孩子们作为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APEC的情景。野外生活、艺术表演、还特别提到参赛全国高中生搞笑大会获奖一事。听到这些,我联想到这里的毕业生有的后来成为了宇宙飞行员、著名音乐家……听说儿子的同学就志愿报考国立大学的意大利语专业,将来要作一名意大利餐的厨师。我为儿子在这里度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拥有更清新广阔的未来而感到欣慰。
其五。学校给毕业生赠送纪念品。一个是图章盒,里面装著刻有每个学生姓氏的图章与印泥,盒盖内衬是学校的照片。图章在日本使用得比较普遍,孩子们今后走向社会也要使用图章。盖章也意味著一种责任,我想将来孩子们每当打开这个图章盒,取出图章要盖章的时候,大概都会想起当年老师的教诲。另一个是名片夹,这个等孩子们上班后也会用上,当我这样想著打开时,却看到里面整齐地装著校长及各科老师的名片。我想起了刚才校长致辞的最后提到,孩子们走出校门后遭遇了什么烦恼或者收获了什么喜悦都可以与老师联系,我们会在这里等著你们。而且,今天我也亲眼看到了五十年前的老学生回到母校来了。
其六。毕业仪式之后大家去参加了欢送party。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相互庆祝,在这个party上我们发现本届毕业生中居然有4位同学是华人子弟。家长大都与我一样20多年前只身踏上东瀛,如今相聚在一起看到我们的下一代在这里的成长感到欣慰。正在这时小象过来告诉我,根据网上的发表已经凭借统考成绩被某大学录取了,不过本人还要继续挑战一下。